第 1 到 50 筆結果,共 50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1984 | 馬婁劇中的命與運 | 李奭學 | 輔仁大學 外國語文研究所 | |||
2 | 2001 | 靜觀其變--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1期,頁99-133 | |||
3 | 2003 | 閱讀「紅樓夢」(下)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4期,頁91-118 | |||
4 | 2003 | 閱讀「紅樓夢」(上)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3卷第3期,頁85-108 | |||
5 | 2001 | 釋情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3期,頁1-52 | |||
6 | 1996 | 鄉音已改--自由民教育的比較觀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人文中國學報 3期,頁1-17 | |||
7 | 1991 | 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裏的烏托邦思想 | 李奭學 | 當代 第61期,頁32-43 | |||
8 | 1991 | 詞源新譚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19卷10期,頁4-32 | |||
9 | 1988 | 「西遊記」的源流、版本、史詩與寓言 -下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7卷第7期,頁72-100 | |||
10 | 1988 | 「西遊記」的源流、版本、史詩與寓言 -上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7卷第6期,頁4-45 | |||
11 | 1988 | 「西遊記」的敘事結構與第九回的問題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6卷第10期,頁4-25 | |||
12 | 2004 | 西方書評書典範--艾德蒙.威爾生[Edmund Wilson] | 李奭學 | 出版界 第69期,頁18-19 | |||
13 | 1989 | 表現主義的意義與沒落 | Lukacs, Georg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18卷4期,頁92-133 | |||
14 | 1991 | 虛構的石頭與石頭的虛構﹣﹣論「紅樓夢」的語言對應性及宗教象徵系統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20卷第5期,頁9-43 | |||
15 | 1991 | 蘇軾與詞體地位的提升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20卷6期,頁137-180 | |||
16 | 1989 | 英譯「西遊記」的問題﹣﹣為亞洲協會國際中英文翻譯研討會而作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7卷第11期,頁61-73 | |||
17 | 1996 | 與謝正光先生論書評--讀「評孫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有感 | 李奭學 | 當代 第118期,頁147-152 | |||
18 | 2001 | 臺灣固無省也--從《臺灣文學史綱》看葉石濤的「在地觀」 | 李奭學 | 聯合文學 第18卷2期,頁26-30 | |||
19 | 2000 | 美國作家,歐洲經驗 | 李奭學 | 文訊 第178 期,頁39-42 | |||
20 | 2002 | 紅樓論文學 -上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聯合文學 第218期,頁132-148 | |||
21 | 1990 | 紅樓夢裏的自我與家庭﹣﹣林黛玉悲劇形象新論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6期,頁87-122 | |||
22 | 2000 | 秋墳唱詩,怎知是厭做人間事?--漫談西洋文學傳統裡的「名鬼」 | 李奭學 | 聯合文學 第16卷第10期,頁58-62 | |||
23 | 1990 | 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 | 李奭學 | 當代 第52期,頁32-39 | |||
24 | 1991 | 柳永與慢詞的形成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20卷第1期,頁34-80 | |||
25 | 1991 |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19卷11期,頁75-115 | |||
26 | 1988 | 朝聖行:論「神曲」與「西遊記」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7卷第2期,頁4-36 | |||
27 | 1991 |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論溫庭筠與韋莊的詞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19卷12期,頁47-74 | |||
28 | 2002 |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淺談詩與詩學的關係 | 李奭學 | 臺灣詩學季刊, 第40期,頁9-11 | |||
29 | 2009 | 「明清間耶穌會翻譯觀及其實踐」研究成果報告 | 李奭學 | 國科會,21p. | |||
30 | 1993 | 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 | 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21卷第11期,頁52-81 | |||
31 | 2007 | 抖落一袖的乾坤--淺談西方世界裡的極短篇 | 李奭學 | 讀書 第338期,頁58-65 | |||
32 | 1991 | 情僧浮沉錄﹣﹣論「石頭記」的佛教色彩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8期,頁34-69 | |||
33 | 1986 | 宗教與中國文學:論西遊記的「玄道」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外文學 第15卷第6期,頁25-56 | |||
34 | 1988 | 宗教研究與文學史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當代 第23期,頁30-48 | |||
35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高一志的《譬學警語》及其與中西修辭學傳統的關係」 | 李奭學 | ||||
36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身體與靈魂的辯論:艾儒略譯《聖夢歌》考詮」 | 李奭學 | ||||
37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翻譯的政治----論《聖若撒法始末》及其在中西文學關係史上的意義」 | 李奭學 | ||||
38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神話詮釋學:論明清耶穌會著作中的希臘羅馬神話」 | 李奭學 | ||||
39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神啟:明末耶穌會天主教型證道故事初探」 | 李奭學 | ||||
40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可見的譯者︰明清間耶穌會翻譯觀及其實踐」 | 李奭學 | ||||
41 | - | 國科會專題補助計畫:「修辭學與明清天主教東傳」 | 李奭學 | ||||
42 | 2009 | 唐山過台灣 | 李奭學 | 聯合報 聯合副刊D3版 | |||
43 | 2018 | 古新聖經殘稿外二種:北堂本與滿漢和璧本 | 李奭學 ; 內田慶市 | 大阪 : 關西大學出版部 | |||
44 | 2014 | 古新聖經殘稿 | 李奭學 ; 鄭海娟 | 北京 : 中華書局 | |||
45 | 2003 | 再談虛構--跋《重讀石頭記》 |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49期,頁73-85 | |||
46 | - | 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 | 李奭學 | ||||
47 | 2007 | 中國「龍」怎麼變成英國 “Dragon”? | 李奭學 | 讀書 338期,頁58-65 | |||
48 | 1999 | Toward a Missionary Poetics in Late Ming China: The Jesuit Appropriation of ‘Greco-Roman’ Lore Through the Medieval Tradition of European Exempla | Li, Sher-shiueh | University of Chicago, 比較文學 | |||
49 | 2012 | 02.知識饗宴「中國第一部白話文聖經」 | 李奭學 | ||||
50 | 2020 | 01.故院長講座. 胡適院長科普講座:晚明耶穌會奇特的「文藝復興」-從亞歷山大大帝談起 | 李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