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51 筆結果,共 51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2012 | Between religion and state: the Dajia pilgrimage in Taiwan | Chang, Hsun | SOCIAL COMPASS 59(3) | |||
2 | 2010 | Book Review "Introducing Medical Anthropology: A Discipline in Action | 張珣 |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第八卷第三期,頁198-201 | |||
3 | 2004 | book review for Donald Sutton: Steps of Perfection | Chang, Hsun | Journal of Ritual Studies 19(1):149-150 | |||
4 | 2009 | book review, Empathy and Healing: Essays in medical and Narrative Anthropology | Chang, Hsun |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7(1):122-125 | |||
5 | 2020 | Shifting Religious Space, and Ritual Performance: The Mazu Pilgrima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移動的宗教空間與儀式展演:以兩岸媽祖進香為例) | 張珣 |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9期,頁93-120 | |||
6 | 2023 | The Body-Mind Practices and New Media Technologies: Two Taiwanese Walking Pilgrimages | Hsun CHANG | Cahiers d’Extrême-Asie 30, 251-284 | |||
7 | 2014 | 中國大陸民間信仰的變遷與轉型:以媽祖信仰為例 | 張珣 | 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15卷第2期,頁142-149 | |||
8 | 2021 | 以文字或以身體傳教?女神研究芻議:以媽祖信仰為例 | 張珣 | 華人宗教研究 第17期,頁1-25 | |||
9 | 2000 | 信仰與文化:李亦園先生與台灣人類學和人宗教研究 | 張珣 |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8:1-34 | |||
10 | 2005 | 八家將新研究:Donald Sutton :Steps of Perfection評介 | 張珣 | 台灣宗教研究通訊 7:3443-356 | |||
11 | 2009 | 台灣佛教史研究及其當代性:兼評Charles Jones Buddhism in Taiwan: Religion and the State,1660-1990與江燦騰台灣佛教史 | 張珣 | 台灣史研究 16(3):165-173 | |||
12 | 2010 | 台灣地區民間信仰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 張珣 | 宗教人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 第二輯:287-312 | |||
13 | 2012 | 台灣華人「虛」的身體經驗 | 張珣 |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漢學研究學刊 3,頁36-70 | |||
14 | 2016 | 同神異貌的宗教人類學考察:港台天后信仰比較初探 | 張珣 |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5期,頁 87-100 | |||
15 | 2009 | 在廟口說書講學 | 張珣 | 人類學視界 第三期,頁16-19 | |||
16 | 2000 | 婦女生前與死後的地位:以養女與童養媳為例 | 張珣 |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56:15-43 | |||
17 | 2001 | 婦女與醫療:本土女療者的另類思考 | 張珣 | 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11(2):126-134 | |||
18 | 2021 | 媽祖「行不行」:宮廟防疫與地方政治的拉扯與交錯 | 洪瑩發; 張珣 | 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22卷第2期,頁48-54 | |||
19 | 2008 | 媽祖信仰的文化、敘說與社群:專號序言 | 張珣 | 台灣人類學刊「媽祖信仰專號」 第6卷第1期,頁vi-x | |||
20 | 2012 | 媽祖信仰與文化產業:人類學的個案研究 | 張珣 | 莆田學院學報 19(3)頁1-7 | |||
21 | 2023 | 媽祖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當代台灣都市媽祖女乩 | 張珣 |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12期,頁3-14 | |||
22 | 2011 | 媽祖與環保教育 | 張珣 | 終身教育 第9卷第3期,頁35-39 | |||
23 | 2015 | 媽祖造像挪用現象與標準化問題討論 | 張珣 | 考古人類學刊 82期,頁5-26 | |||
24 | 2010 | 宗教研究與台灣當前社會 | 張珣 | 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11(2):7-11 | |||
25 | 2014 | 宗教與文創意產業: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 | 張珣 | 輔仁宗教研究 29期,頁1-6 | |||
26 | 2022 | 從台灣家庭的「神明彩」談佛光山舉辦的「神明聯誼會」 | 張珣 |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第11期,頁41-54 | |||
27 | 2019 | 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思考國家與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的一陽一陰的雙重治理 | 張珣 | 華人宗教研究 第14期,頁1-22 | |||
28 | 2011 | 感而未必性:現代人的性感強迫症 | 張珣 | 全球中央 35期,頁45-47 | |||
29 | 2009 | 改框或改信?民俗宗教醫療的療效機制 | 張珣 | 台灣宗教研究 第8卷第2期,頁1-26 | |||
30 | 2008 | 文化建構性別、身體與食物:以當歸為例 | 張珣 |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第67期,頁71-116 | |||
31 | 2011 | 文化與心理,基本文化分類概念 | 張珣 | 國科會人文與社會學簡訊 12卷第三期,頁59-66 | |||
32 | 2011 | 日常生活中「虛」的身體經驗 | 張珣 |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74:11-52 | |||
33 | 2011 | 書評比丘尼的天空 | 張珣 | 佛教徒書館館刊 52期,頁128-131 | |||
34 | 2011 | 歷史視野中的媽祖信仰與台中縣大甲地區的發展 | 張珣 |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16期,頁301-334 | |||
35 | 2005 | 民主與環保:台灣媽祖文化新趨勢 | 張珣 | 媽祖研究學報 第2卷,頁104-111 | |||
36 | 2007 | 民間寺廟的醫療儀式與象徵資源:以臺北市保安宮為例 | 張珣 | 新世紀宗教研究 第6卷第1期,頁1-28 | |||
37 | 2014 | 海不揚波:媽祖與其信仰在台灣之傳播 | 張珣 | 國家航海 第9輯,頁117-129 | |||
38 | 2009 | 海洋民俗與信仰:以媽祖與王爺為例 | 張珣 | 海峽科際與產業學術版 第八期,頁6-8 | |||
39 | 2011 | 無形文化資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 | 張珣 |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16期,頁37-46 | |||
40 | 2011 | 現代宮廟如何經營:以台灣新港奉天宮為例 | 張珣 | 閩南文化研究 17,頁15-21 | |||
41 | 2010 | 當代台灣道教的醫療儀式:以台北市保安宮祭解儀式為例 | 張珣 | 馬來亞大學漢學研究學刊 1:82-118 | |||
42 | 2011 | 當年他們是這樣教我們的 | 張珣 | 人類學視界 第七期,頁4-7 | |||
43 | 2018 | 疾病與文化:李亦園先生對台灣醫學人類學發展的貢獻 | 張珣 | 台灣人類學刊 第16卷第2期,頁7-45 | |||
44 | 2002 |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 | 張珣 |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58:78-111 | |||
45 | 2002 |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 | 張珣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第58卷,頁78-111 | |||
46 | 2005 | 節慶:媽祖進香繞境 | 張珣 | 大地 第203卷,頁48-51 | |||
47 | 2011 | 醫病也醫命:民俗宗教的醫療行為及其概念 | 張珣 | 台灣文獻 第62卷第1期,頁97-126 | |||
48 | 2017 | 金錢在華人文化與宗教中的觀念與儀式初探 | 張珣 | 中研院民族所資料彙編 第25卷,頁1-24 | |||
49 | 2008 | 食物與性別專號導論 | 張珣 |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食物與性別專號』 第67期,頁3-9 | |||
50 | 2006 | 香之為物:進香儀式中香火觀念的物質基礎 | 張珣 | 臺灣人類學刊 第4卷第2期,頁37-73 | |||
51 | 2006 | 馨香禱祝:香氣的儀式力量 | 張珣 |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第65卷,頁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