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1 of 51 (Search time: 0.002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1986 | 鯉魚潭水庫計畫地區考古調查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5期,頁66-67 | |||
2 | 1989 | 高雄地區史前時代居民 | 劉益昌 | 高市文獻 2.1(1989):11-20 | |||
3 | 2001 | 馬祖考古的新發現 | 劉益昌 ; 藍敏菁 | 連江水 12(2001) | |||
4 | 1984 | 關懷鄉土應保護遺址 | 劉益昌 | 大眾科學 5.1(1984):1 | |||
5 | 2010 | 走出客家的胡同/困境 | 劉益昌 | 大埔客家文化研究:石岡鄉第一至四屆大埔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臺中縣石岡鄉公所編),頁1-15 | |||
6 | 1995 | 芝山岩——令人驚奇的小山 | 劉益昌 | 臺北畫刊 355(1995):21-23 | |||
7 | 1995 | 〈臺灣的考古學與史時代的遺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 | 劉益昌 | 知識寶庫廣播節目臺灣歷史系列演講專集,頁31-42 | |||
8 | 2002 | 臺灣的史前文化 | 劉益昌 | 臺灣歷史的鏡與窗 (戴寶村主編),頁11-20 | |||
9 | 1995 | 〈臺灣的史前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 | 劉益昌 | 知識寶庫廣播節目臺灣歷史系列演講專集,頁43-55 | |||
10 | 1989 | 臺灣早期漢人及平埔族聚落的考古學研究 | 劉益昌 | 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第12期,頁2-3 | |||
11 | 1990 | 臺灣地質學界的前輩——林朝棨 | 劉益昌 | 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五冊)(張炎憲等編),頁299-310 | |||
12 | 1990 | 臺灣地區史前文化概說—兼述太魯閣地區史前文化 | 劉益昌 | 花蓮師範學院社教系系刊 1(1990):10-17 | |||
13 | 1993 | 臺灣史前史概說 | 劉益昌 | 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料評析講座記錄(一)(張炎憲等編),頁87-107 | |||
14 | 1987 | 臺灣史前史 | 劉益昌 | 玉山通訊 6(1987):4-12 | |||
15 | 1989 | 臺灣史前史 | 劉益昌 | 臺灣觀光協會會刊 350(1989):16-23 | |||
16 | 1992 | 臺北地區史前遺址概況 | 劉益昌 | 北縣文化 第31期,頁40-53 | |||
17 | 1990 | 考古遺址的保存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7期,頁60-63 | |||
18 | 1993 | 考古遺址保存的一點意見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9期,頁35-40 | |||
19 | 1986 | 考古標本採集者集會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5期,頁67 | |||
20 | 1989 | 第三、史前遺蹟篇 | 劉益昌 | 臺中縣志 卷一‧土地志 ,頁773-849 | |||
21 | 1986 | 環境影響評估落實的第一步——鯉魚潭水庫計畫第一期史蹟調查 | 劉益昌 | 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公司通訊 36(1986):1-10 | |||
22 | 2013 | 漢本遺址與蘇花道路 | 劉益昌 ; 邵厚潔 | 工程 86(6):65-71 | |||
23 | 2013 | 消失的小琉球原住民:從烏鬼洞談文化國土 | 劉益昌 | 原住民族文獻 第10期,頁13-17 | |||
24 | 1988 | 水庫建設與史蹟維護 | 劉益昌 | 工程環境會刊 第10期,頁117-122 | |||
25 | 2009 | 日治時期考古學家身影 | 劉益昌 | 臺灣學通訊 第35期,頁4-5 | |||
26 | 1998 | 文獻歷史以前的八里 | 劉益昌 | 北縣文化 第56期,頁4-13 | |||
27 | 1991 | 文化資產與環境影響評估—十三行遺址的例子 | 劉益昌 | 科學月刊 第22卷第9期(總261期),頁644-645 | |||
28 | 2006 | 我們在不同的時間走過 | 劉益昌 | 科學人雜誌(特刊4號-多樣性台灣),頁114-121 | |||
29 | 2011 | 從長時間發展過程談台江的概念與人文意涵 | 劉益昌 | 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薛美莉主編),頁176-178 | |||
30 | 1995 | 從考古學談區域史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 劉益昌 | 竹塹文獻雜誌 試刊號,頁20-51 | |||
31 | 2009 | 從史前文化層序談臺灣先住民及其文化溯源 | 劉益昌 | 臺灣學通訊 第35期,頁2-3 | |||
32 | 2000 | 彰化縣林厝遺址發掘及其意義 | 劉益昌 | 彰化文獻 43(2000):31-72 | |||
33 | 1986 | 屏東縣近山區域考古調查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5期,頁67 | |||
34 | 2013 | 導讀:重讀《台灣風土》 | 劉益昌 | 臺灣風土 第二冊 (陳奇祿主編),頁193-203 | |||
35 | 1994 | 對核四廠預定地內文化資產的一點看法 | 劉益昌 | 山海文化雙月刊 5(1994):78-79 | |||
36 | 1984 | 專訪石璋如先生 | 劉益昌 | 中國民族學通訊 第22期,頁3-11 | |||
37 | 2000 | 宜蘭在臺灣考古的重要性 | 劉益昌 | 宜蘭文獻雜誌 第43期,頁3-27 | |||
38 | 1996 | 大馬璘遺址與考古 | 劉益昌 | 水沙連雜誌 第4期,頁28-30 | |||
39 | 1998 |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讀後 | 劉益昌 | 北縣文化 第58期,頁16-20 | |||
40 | 1997 | 噶瑪蘭的過去與未來 | 劉益昌 ; 詹素娟 | 宜蘭文獻雜誌 第22期,頁32-37 | |||
41 | 1997 | 〈古老的竹南人—從山佳里遺址說起〉,王幼華主編 | 劉益昌 | 戀戀中港:咱的故鄉咱的厝 頁93-96 | |||
42 | 1998 | 古老的石門人 | 劉益昌 | 北縣文化 第55期,頁4-13 | |||
43 | 1997 | 古老的土地公山人 | 劉益昌 | 北縣文化 第52期,頁4-14 | |||
44 | 2001 | 十年為期,願芝山長青 | 劉益昌 | 自然步道 11(2001):2-3 | |||
45 | 2010 | 十五份遺址:一段學術史的議題 | 劉益昌 | 十五份遺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周述蓉主編),頁130-136 | |||
46 | 1992 | 十三行遺址及其相關問題簡介 | 劉益昌 | 師大地理教育 18(1992):1-4 | |||
47 | 1992 | 具體而微的臺灣史 | 劉益昌 | 公共電視 43(1992):10-13 | |||
48 | 1992 | 公埔遺址 | 劉益昌 | 田野考古 第3卷第1期,頁63-66 | |||
49 | 1992 | 八里十三行史前文化的發掘和臺灣史前文化的重建 | 劉益昌 | 史風 22(1992):55-62 | |||
50 | 1992 | 三千年前的臺北人—從圓山貝塚談起 | 劉益昌 | 科學之旅 頁93-96 | |||
51 | 2008 | 一部巨大的史詩-台灣考古研究的關鍵年代 | 劉益昌 | 劃破時空看見台灣來時路,頁224-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