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4 of 64 (Search time: 0.001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06 | 黑狗大風---上古甦醒的島嶼傳說 | 劉益昌 | 台北 | |||
2 | 1997 |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 | 劉益昌 ; 陳玉美 | 鳳山 | |||
3 | 2003 | 費佛朗人聚落的考古學初步研究 | 劉益昌 | 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大型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4 | 1991 | 試論鳳鼻頭文化的性質與卑南文化的年代 | 劉益昌 | 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 (台北 : 正中書局) | |||
5 | 2008 | 蔦松文化與西拉雅關係考古學研究的檢討 | 劉益昌 | 南瀛的歷史、社會與文化 (新營 : 台南縣政府) | |||
6 | 1998 | 臺灣西南平原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的探討 | 劉益昌 | 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
7 | 2000 | 臺灣考古研究的課題與省思 | 劉益昌 | 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8 | 2010 | 臺灣考古學研究歷史建築的過程與方法學檢討 | 劉益昌 | 建築考古的方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博物館) | |||
9 | 1992 | 臺灣的考古遺址 | 劉益昌 | 台北縣 | |||
10 | 1996 | 臺灣的考古遺址 | 劉益昌 | 臺灣史論文精選(上) (臺北 : 玉山出版社) | |||
11 | 1996 | 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 | 劉益昌 | 南投 | |||
12 | 2003 | 臺灣玉器流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 | 劉益昌 | 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歷史組論文集-史前與古典文明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13 | 2003 | 臺灣平埔族 | 潘朝成; 劉益昌 ; 施正鋒 | 臺北市 | |||
14 | 2000 | 臺灣史的另類看法——考古學的觀點 | 劉益昌 | 「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宜蘭 :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宜蘭縣史館) | |||
15 | 2013 | 臺灣史前時代玉器製造與資源控制 | 劉益昌 | 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東亞考古的新發現 (臺北 : 中央研究院) | |||
16 | 2002 | 臺灣史前文化層序研究的省思 | 劉益昌 | 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 (臺北 : 南天書局) | |||
17 | 2002 | 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 | 劉益昌 | 南投市 | |||
18 | 1995 | 臺灣北部沿海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之探討 | 劉益昌 | 平埔研究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
19 | 2011 | 臺灣全志(卷3)住民志考古篇 | 劉益昌 | 南投 | |||
20 | 2013 | 聚落選擇與災變:從二○○九年莫拉克災區楠梓仙溪流域考古遺址分布談起 | 劉益昌 | 考古學與永續發展研究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 | |||
21 | 1993 | 聚落保存的另一個問題:從考古學的立場談起 | 劉益昌 | 第五次古蹟修復技術研討會專輯 (臺北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
22 | 2014 | 考古遺址所見的宗教儀式行為:以西寮遺址出土遺跡為例 | 劉益昌 |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I:變遷中的南瀛宗教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
23 | 2001 | 考古學與平埔族群研究 | 劉益昌 | 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
24 | 2006 | 考古學研究所見人群互動關係與分布界線─以嘉南平原東側丘陵山地地區為例 | 劉益昌 | 建構西拉雅2005台南地區平埔族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新營 : 台南縣政府) | |||
25 | 1994 | 綠島史前文化概說 | 劉益昌 | 宋文薰與臺東 (臺東) | |||
26 | 2018 | 第二篇 花岡山考古遺址 | 劉益昌 ; 趙金勇 | 臺灣考古發掘報告精選(2006-2016) (台中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27 | 2006 | 第一章 史前歷史 | 劉益昌 | 續修花蓮縣志歷史篇 (花蓮 : 花蓮縣政府) | |||
28 | 2012 | 濁水沖積扇區域史前文化與人群關係之研究 | 劉益昌 | 南投 | |||
29 | 2010 | 清代機器局遺址(臺北工場)考古發掘 | 劉益昌 | 歷史記憶的真實:市定古蹟臺北工場遷移暨機器局考古挖掘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博物館) | |||
30 | 2002 | 淡水河口的史前文化與族群 | 劉益昌 | 臺北八里 | |||
31 | 2011 | 歷史的植物園腳步:從考古學研究談起 | 劉益昌 ; 莊詩盈 | 台北市 | |||
32 | 2008 | 歷史的左營腳步—從舊城考古談起 | 劉益昌 | 高雄 | |||
33 | 1995 | 核四及鄰近地區史前遺址及其文化 | 劉益昌 | 凱達格蘭族文化資產保存—搶救核四廠遺址與番仔山古蹟──研討會專刊 (板橋 : 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 |||
34 | 1996 | 新竹市志 土地志 史前遺址篇 | 劉益昌 | 新竹市志 第五篇 (新竹 : 新竹市政府) | |||
35 | 2008 | 從西寮遺址發掘談蔦松文化的聚落 | 劉益昌 | 再現西拉雅: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縣 : 台南縣政府) | |||
36 | 2008 | 從考古學研究談臺灣人類活動史 | 劉益昌 | 臺灣學系列講座專輯(一) (中和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
37 | 2009 | 從考古學研究談水沙連區域的形成 | 劉益昌 | 劉枝萬先生與水沙連區域研究 (南投 : 國立暨南國暨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
38 | 1998 | 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 劉益昌 ; 潘英海 | 南投 | |||
39 | 1993 | 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初步調查報告 | 劉益昌 | 宜蘭 | |||
40 | 1995 | 宜蘭史前文化的類型 | 劉益昌 | 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宜蘭 :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
41 | 1999 | 存在的未知—臺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 | 劉益昌 | 豐原 | |||
42 | 2013 | 大馬璘文化的研究及其相關問題 | 劉益昌 | 張光直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東亞考古學的再思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43 | 1987 | 大馬璘 | 石璋如; 劉益昌 | 台北市 | |||
44 | 1999 | 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 | 詹素娟; 劉益昌 | 臺北市 | |||
45 | 2009 | 史前時期的美感 | 劉益昌 ; 高業榮; 傅朝卿; 蕭瓊瑞 | 台灣美術史綱 (台北 : 藝術家雜誌社) | |||
46 | 1993 | 史前文化 | 劉益昌 ; 林俊全; 劉得京 | 臺東 | |||
47 | 2006 | “台灣玉器製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檢討 | 劉益昌 |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北京 : 紫禁城出版社) | |||
48 | 2011 | 台灣海峽早期人群互動關係之研究—重讀張光直先生論點 | 劉益昌 | 2011馬祖研究:馬祖列島與海洋環境文化 (連江縣南竿鄉 : 連江縣政府) | |||
49 | 2008 | 南瀛研究的特色與意義 | 劉益昌 | 南瀛的歷史、社會與文化 (新營 : 台南縣政府) | |||
50 | 2001 | 十三行遺址搶救與初步研究 | 臧振華 ; 劉益昌 | 板橋 | |||
51 | 2012 | 十七世紀台灣に輸入された喫煙文化―考古學による予備的考察 | 劉益昌 ; 王淑津 | VOCと日蘭交流―VOC遺跡の調查と嗜好品 (東京 : たばこと塩の博物館) | |||
52 | 1998 | 區域研究在平埔族群研究上的意義 | 劉益昌 | 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
53 | 2008 | 劉斌雄先生與臺灣考古學 | 劉益昌 | 劉斌雄先生紀念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54 | 2007 | 初期南島語族在台灣島內的遷移活動:聚落模式以及可能的遷徙動力 (The Earliest Austronesians and their movements inside Taiwan: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possible forcing factor) | 劉益昌 | 東南亞到太平洋 : 從考古證據看南島語族擴散與Lapita文化之間的關係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and the Lapita cultural complex)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 | |||
55 | 1998 | 再談臺灣北、東部地區的族群分佈 | 劉益昌 | 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南投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
56 | 1999 | 人與土地的歷史—正視方志史部分 | 劉益昌 | 五十年來臺灣方志成果評估與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
57 | 2004 | 九二一震災後Lalu遺址發掘及其意義 | 劉益昌 ; 郭素秋 ; 簡史朗 | 災難與重建-九二一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 |||
58 | 2004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 | 許倬雲; 杜正勝 ; 何漢威 ; 何大安; 劉益昌 ; 林富士 ; 陳昭容 ; 邢義田 ; 王汎森 | 台北市 | |||
59 | 2008 | 不是阻隔,而是道路-史前人類與海洋的故事 | 劉益昌 | 劃破時空 : 看見台灣來時路 (台北 : 前衛) | |||
60 | 2007 | 下一步該往何處去?針對島嶼東南亞的南島語族研究提出相關考古議題 (What next? Pressing archaeological questions in Austronesian studies 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 劉益昌 ; Chiu, Scarlett ; Sand, Christophe | 東南亞到太平洋 : 從考古證據看南島語族擴散與Lapita文化之間的關係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and the Lapita cultural complex)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 | |||
61 | 2014 | The Sacred Houses in Neolithic Wansan Society | Chih-hua Chiang; Yi-chang Liu | Locating the Sacre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e Emplacement of Religion (Oxford : Oxbow Books) | |||
62 | 2012 | Mapping Prehistoric Building Structures by Visualising Archaeological Dataand Applying Spatial Statistics: a Case Study from Taiwan | Chih-Hua Chiang; Yi-Chang Liu | Revive the Past--Proceeding of the 3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Archaeology (CAA) (Beijing, China :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 |||
63 | 2013 | A Palaeo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Shih-san-hang Site from Neolithic Taiwan | Chin-hsing Liu; John Krigbaum; Chenghwa Tsang; Yichang Liu | Bioarchaeology of East Asia:Movement, Contact, Health (Gainesville :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 |||
64 | 2010 | 17世紀の台湾-ゼーランディア城の發掘成果から | 劉益昌 | 海の道と考古學 (東京 : 高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