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32 筆結果,共 32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2010 | 從生態素養到生態智慧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研究 第8卷第1期,頁43-62 | |||
2 | 2010 | 杜威哲學與環境教育 | 郭實渝 | 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37卷第2期,頁3-24 | |||
3 | 2010 | 論通識教育的正當性 | 郭實渝 | 通識在線 第26期,頁24-26 | |||
4 | 2009 | 從生態素養到生態智慧 | 郭實渝 | ||||
5 | 2009 | 杜威思想與環境教育 | 郭實渝 | ||||
6 | 2009 | 夏山學校展現的民主教育精神 | 郭實渝 | 通識教育學刊 第2期,頁39-54 | |||
7 | 2009 |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生態文化教育的角色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研究 第7卷第1期,頁27-54 | |||
8 | 2008 | 從「不願面對的真相」談起—–思考生態文化的永續教育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學刊, 第7期, 頁41-53 | |||
9 | 2008 | 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 | 郭實渝 | 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19(2)頁119-142 | |||
10 | 2008 |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 生態文化教育的角色 | 郭實渝 | ||||
11 | 2007 | 從「不願面對的真相」談起—思考生態文化的永續教育 | 郭實渝 | ||||
12 | 2007 | 永續概念—兩個主張的探討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研究 第4卷第2期,頁59-77 | |||
13 | 2007 | 尼爾(A. S. Neill)的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 | 郭實渝 | 通識在線 第10期,頁21-23 | |||
14 | 2007 | 多元文化理論還是社會多元論述?評—〈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 | 郭實渝 | 教育研究集刊 第53卷第2期,頁129-132 | |||
15 | 2007 | 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 | 郭實渝 | 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 (台北 : 心理出版社) | |||
16 | 2006 | 以「永續」為教育終極目標的探討 | 郭實渝 | ||||
17 | 2006 | 探討在保護生態文化與資本主義的永續概念 | 郭實渝 | ||||
18 | 2006 | 多元文化教育的公平與周全 : 一個基礎原則的論辯 | 郭實渝 | ||||
19 | 2006 | 環境教育的教學理論:從多元文化教育到生態正義教育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研究 第3卷第2期,頁1-25 | |||
20 | 2006 | 二十一世紀教育哲學的一個導向--環境保守主義的思考 | 郭實渝 | 新竹教育大學學報 第22期,頁57-75 | |||
21 | 2006 | 非民主的教育述評 | 郭實渝 | 民主社會中的教育正義:教育哲學述評(三) (台北 : 師大書苑) | |||
22 | 2005 | Do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Really Benefit Various Cultures?(論多元文化教育誰獲益?) | Kuo, Shih-Yu |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51, no.4, p.73-88 | |||
23 | 2005 | 分析教育哲學的兩個論辯 | 郭實渝 | 教育資料與研究 第66期 頁65-76 | |||
24 | 2004 | 環境教育哲學基礎:人文與自然科學結合之探討 | 郭實渝 | 環境教育研究 第1卷第2期, 頁23-46 | |||
25 | 2004 | 從中小學電腦教學實際狀況探討生態文化教育理念推行的可能性 | 郭實渝 | 新竹師院學報 第18期,頁1-21 | |||
26 | 2003 | 後現代思潮與生態文化教育理念 | 郭實渝 | 當代教育哲學,頁247-273,邱兆偉主編(台北市:師大書苑) | |||
27 | 1997 | 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 II | 郭實渝主編 | 台北市 | |||
28 | 1995 | 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 I | 郭實渝主編 | 台北市 | |||
29 | 1993 | 中西教育專題研究 | 郭實渝主編 | 台北市 | |||
30 | 1992 | 由台灣前往美國的「小留學生」問題之研究 | 郭實渝主編 | 台北市 | |||
31 | 1991 | 美國婦女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 | 郭實渝主編 | 台北市 | |||
32 | - | 生態文化永續教育中複雜理論與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關係 | 郭實渝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