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2 of 52 (Search time: 0.0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12 | 張東蓀的多元主義的知識論 | 吳汝鈞 |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第5卷第2期,頁263-316 | |||
2 | 2012 | 牟宗三的存有論的知識論 | 吳汝鈞 | ||||
3 | 2012 | 花岡永子之解讀西田哲學的批判性研究(下)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442期,頁23-35 | |||
4 | 2012 | 《唯識三十頌》與《成唯識論》的阿賴耶識思想 | 吳汝鈞 | 正觀 第60期,頁121-190 | |||
5 | 2012 | 花岡永子之解讀西田哲學的批判性研究(上)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441期,頁1-16 | |||
6 | 2012 | 唯識現象學二:安慧 (修訂版) | 吳汝鈞 | 台北 | |||
7 | 2012 | 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 (修訂版) | 吳汝鈞 | 台北 | |||
8 | 2012 | 絕對無詮釋學:京都學派的批判性研究 | 吳汝鈞 | 台北 | |||
9 | 2011 | 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當代新儒學與京都學派 | 吳汝鈞 ; 陳瑋芬 | 台北市 | |||
10 | 2009 | 西方哲學的知識論 | 吳汝鈞 | 台北 | |||
11 | 2009 | 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 | 吳汝鈞 | 台北 | |||
12 | 2008 |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分離問題的現象學與歷程哲學之解決 | 吳汝鈞 | 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個案篇 (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 | |||
13 | 2008 | 佛性偏覺與佛性圓覺(下) | 吳汝鈞 | 正觀 第45期,頁81-186 | |||
14 | 2008 | 京都學派哲學:久松眞一對禪的解讀與開拓 | 吳汝鈞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8卷第1期(總69期),頁107-131 | |||
15 | 2008 | 佛性偏覺與佛性圓覺(上) | 吳汝鈞 | 正觀 第44期,頁35-101 | |||
16 | 2008 | 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 | 吳汝鈞 | 臺北 | |||
17 | 2008 | 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 | 吳汝鈞 | 臺北 | |||
18 | 2008 | 胡塞爾現象學的知識論析論 | 吳汝鈞 | 臺北 | |||
19 | 2008 | 屈辱現象學 | 吳汝鈞 | 臺北 | |||
20 | 2007 | 當代新儒學體用不二論的突破與純粹力動觀念的提出 | 吳汝鈞 | 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 :會通與轉化 (臺北 : 中研院文哲所) | |||
21 | 2007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四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86期,頁53-60 | |||
22 | 2007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三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84期,頁18-24 | |||
23 | 2007 | 宗教哲學與宗教對話:悼念阿部正雄先生 | 吳汝鈞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7卷第2期,頁171-194 | |||
24 | 2007 | 佛教空有兩大宗教的判釋 | 吳汝鈞 |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41輯,頁65-184 | |||
25 | 2007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二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82期,頁42-53 | |||
26 | 2007 | 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再認識與反思一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81期,頁37-47 | |||
27 | 2007 | 佛教的當代判釋 | 吳汝鈞 | 台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2期,頁1-26 | |||
28 | 2006 | 佛學研究方法論 | 吳汝鈞 | 臺北 | |||
29 | 2005 | 純粹力動現象學 | 吳汝鈞 | 臺北 | |||
30 | 2005 | 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1)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10期(總358期),頁31-37 | |||
31 | 2005 | 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的知識論:量論之二(2)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11期(總359期),頁13-21 | |||
32 | 2005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下)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7期(總355期),頁28-37 | |||
33 | 2005 | 宗教義自我的現象學導向與我對佛教的教相判釋 | 吳汝鈞 |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33期,頁91-157 | |||
34 | 2005 | 《純粹力動現象學》自序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61期,頁1-11 | |||
35 | 2004 | 我與梶山雄一教授:一點關係與哀思 | 吳汝鈞 |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31期,頁131-145 | |||
36 | 2004 | 虛妄唯識的現象學轉向(上)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45期,頁19-29 | |||
37 | 2004 | 純粹力動現象學與超越現象學 | 吳汝鈞 | 鵝湖學誌 第33期,頁1-100 | |||
38 | 2004 | 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硏究與對話 | 吳汝鈞 | 臺北 | |||
39 | 2004 | 與京都哲學的對話:西谷啟治論宗教、道德問題與我的回應 | 吳汝鈞 |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 |||
40 | 2004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上)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5期(總353期),頁22-27 | |||
41 | 2004 | 知識論的重要概念與問題:量論之一(中)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0卷第6期(總354期),頁40-45 | |||
42 | 2004 | 論宗教與道德的關係 | 吳汝鈞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137-164 | |||
43 | 2004 | 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研究與對話 | 吳汝鈞 | 台灣商務印書館 | |||
44 | 2004 | 與超越現象學對話:胡塞爾論生活世界與我的回應 | 吳汝鈞 | 鵝湖學誌 第32 期,頁1-84 | |||
45 | 2003 | Xiong Shili’s Metaphysical Theory about the Non-Separability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 | Ng, Yu-Kwan | New Confucianism: A Critical Examin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 |||
46 | 2003 | 日本京都哲學與佛學之旅與三木清的構想力的邏輯作 | 吳汝鈞 | 正觀:佛學研究雜誌 第26 卷,頁113-156 | |||
47 | 2003 |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上)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40期,頁13-22 | |||
48 | 2003 |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統合與物自身的行動轉向問題(下) | 吳汝鈞 | 鵝湖月刊 第341期,頁22-31 | |||
49 | 2002 | 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 | 吳汝鈞 | 臺北 | |||
50 | 2002 | 唯識現象學(二):安慧 | 吳汝鈞 | 臺北 | |||
51 | 2002 | 法華玄義的哲學與綱領 | 吳汝鈞 | 臺北 | |||
52 | 2002 | 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 | 吳汝鈞 | 臺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