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93 筆結果,共 93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2017 | 咒石與經幢──九世紀碑刻所見佛教僧俗持念的陀羅尼 | 劉淑芬 | 石經研究 第1期 | |||
2 | 2017 | 唐代玄奘的聖化 | 劉淑芬 | 中華文史論叢 2017年1期 | |||
3 | 2017 | 茶與「羅漢供」 | 劉淑芬 | 禪茶:禮儀與思想 (北京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
4 | 2016 | 咒石與經幢──九世紀碑刻所見佛教僧俗持念的陀羅尼 | 劉淑芬 | ||||
5 | 2015 | 八世紀長安大安國寺的「奉勅僉定四分律疏院」 | Liu, Shu-Fen | ||||
6 | 2015 | 宋代的羅漢信仰及其儀式——從大德寺宋本「五百羅漢圖」說起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6本第4分,頁679-775 | |||
7 | 2014 | The Waning Years of the Life of the Eminent Buddhist Monk Xuanzang玄奘 (600-664) and his Deification in Japan | Liu, Shu-Fen | ||||
8 | 2014 | 九世紀的多種陀羅尼石刻 | 劉淑芬 | ||||
9 | 2014 | 六朝家訓、遺令中的佛教成分──喪葬的新元素 | 劉淑芬 | 漢學典範大轉移──杜希德與「金萱會」 (臺北 : 聯經出版公司) | |||
10 | 2013 | 宋代羅漢信仰及其儀式──從大德寺宋本「五百羅漢圖」談起 | 劉淑芬 | ||||
11 | 2013 | 信仰、實踐與文化調適:第四屆漢學會議論文集.宗教篇 | 康豹 ; 劉淑芬 | 台北 | |||
12 | 2012 | 中國的聖僧信仰和儀式(四─十三世紀) | 劉淑芬 | ||||
13 | 2011 | 唐、宋時期的功德寺——以懺悔儀式為中心的討論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2本第2分,頁261-323 | |||
14 | 2010 | 六朝家訓、遺令中的佛教成分──喪葬的新元素 | 劉淑芬 | ||||
15 | 2010 | 03.知識饗宴系列06電子書 | 孫維新; 游本中; 楊泮池; 鄭泰安; 林納生; 邱繼輝 ; 蒲慕州; 黃克武 ; 劉淑芬 ; 胡台麗 ; 章英華 ; 張茂桂 | 台北市 | |||
16 | 2010 | 從《禪苑清規》看唐宋時期的茶、湯禮與養生文化 | 劉淑芬 | 知識饗宴系列6 (臺北 : 中央研究院) | |||
17 | 2010 | 從造像碑看南北朝佛教的幾個面相──石像、義邑和中國撰述經典 | 劉淑芬 | 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18 | 2009 | 高僧形像的傳播與回流──從「玄奘負笈圖」談起 | 劉淑芬 | ||||
19 | 2009 | 玄奘的最後十年 (655-664)──兼論總章二年 (669) 改葬事 | 劉淑芬 | 中華文史論叢 第95輯,頁1-97 | |||
20 | 2009 | 香火因緣──北朝的佛教結社 | 劉淑芬 | 中國史新論.基層社會分冊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21 | 2009 | The Return of the Stat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Buddhist Epigraphy and i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 Liu, Shu-fen | Early Chinese Religion, Part Two: The Period of Division (220-589 AD) (Leiden : Brill) | |||
22 | 2008 | 香火因緣──北朝佛教信仰團體之研究 | 劉淑芬 | ||||
23 | 2008 | 唐宋時期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藥方洞到惠民局 | 劉淑芬 | 從醫療看中國史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24 | 2008 | 滅罪與度亡──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之研究 | 劉淑芬 | 中國,上海 | |||
25 | 2008 | 中古的佛教與社會 | 劉淑芬 | 中國,上海 | |||
26 | 2007 | 01.故院長講座. 胡適院長講座「從《禪苑清規》看唐宋時期的茶禮與養生文化」 | 劉淑芬 | ||||
27 | 2007 | 《禪苑清規》中所見的茶禮與湯禮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8本第4分,頁629-670 | |||
28 | 2007 | 〈唐、宋時期的功德寺──以懺悔儀式為中心的討論〉、〈附論:功德寺的意涵〉 | 劉淑芬 | ||||
29 | 2007 | 從造像碑看南北朝佛教的幾個面相 | 劉淑芬 | ||||
30 | 2007 | 「禪苑清規」にみる茶禮と湯禮 | 劉淑芬 | 中國宗教文獻研究 (京都 : 臨川書店) | |||
31 | 2007 | 中古佛教政策與社邑的轉型 | 劉淑芬 | 唐研究 第13卷,頁241-299 | |||
32 | 2007 | 六朝的城市與社會 | 劉淑芬 | 韓國 | |||
33 | 2006 | The Return of the Stat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Buddhist Epigraphy and i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 Liu, Shu-fen | ||||
34 | 2006 | 唐、宋時期的功德寺──以懺悔儀式為中心的討論 | 劉淑芬 | ||||
35 | 2006 | 戒律與養生之間——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7本第3分,頁357-400 | |||
36 | 2006 | 六朝建康的佛寺與城市空間 | 劉淑芬 | 鄭欽仁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 : 稻鄉出版社) | |||
37 | 2006 | 中國撰述經典與北朝佛教的傳佈──從北朝刻經造像碑談起 | 劉淑芬 | 簡牘學報 第19期,頁249-276 | |||
38 | 2005 | 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 | 劉淑芬 | ||||
39 | 2005 | 「借水澄心,即茶演法」─ 唐、宋寺院中的茶、湯、藥與儀節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週報 第1017期,頁4-6 | |||
40 | 2005 | 中古僧人的「伐魔文書」 | 劉淑芬 | 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 (臺北 : 麥田出版社) | |||
41 | 2005 | 六朝健康佛寺與城市空間 | 劉淑芬 | 古代都市與王權 (韓國 : 忠南大學百濟研究所) | |||
42 | 2005 | 唐、宋寺院中的茶與湯藥 | 劉淑芬 | 燕京學報 新第19期,頁67-97 | |||
43 | 2004 | 《禪苑清規》中所見的茶禮與湯禮 | 劉淑芬 | ||||
44 | 2004 | 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 | 劉淑芬 | ||||
45 | 2004 | 六朝建康的佛寺與城市空間 | 劉淑芬 | ||||
46 | 2004 | 從家廟到功德墳寺──一個文化史的角度看唐宋變革 | 劉淑芬 | ||||
47 | 2004 | 唐宋寺院中的茶與湯藥 | Liu, Shu-fen | ||||
48 | 2004 | 「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唐、宋時期世俗社會生活中的茶與湯 | 劉淑芬 | 燕京學報 新第16期,頁117-155 | |||
49 | 2003 | 墓幢——經幢研究之三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4本第4分,頁673-763 | |||
50 | 2002 | 「年三月十」─中古後期的斷屠與齋戒(下)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104卷第2期,頁16-30 | |||
51 | 2002 | 「年三月十」─中古後期的斷屠與齋戒(上)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104卷第1期,頁15-33 | |||
52 | 2002 | Ethnicity and the Suppression of Buddhism in Fifth-Century North China: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aiwu Rebellion | Liu, Shu-fen | Asia Major 15(1), 1-22 | |||
53 | 2002 | 中國歷史上的舍利信仰 | 劉淑芬 | 靜宜大學新聞深度分析簡訊 第94期,頁 | |||
54 | 2001 | 從民族史的角度看太武滅佛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2本第1分,頁1-48 | |||
55 | 2001 | Jiankang and the Commercial Empire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Medieval Chinese Economics History | Liu, Shu-fen | Culture and Power in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Realm 200-600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 |||
56 | 2001 | 北魏時期的河東蜀薛 | 劉淑芬 | 中國史學 第11卷,頁37-55 | |||
57 | 2000 | Death and the Degeneration of Life Exposure of the Corps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 Liu, Shu-fen |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28(1), 1-30 | |||
58 | 2000 | 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 | 劉淑芬 | 臺北 | |||
59 | 1999 | 石室瘞窟─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二(下)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8卷第4期,頁1-8 | |||
60 | 1999 | 石室瘞窟─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二(中)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8卷第3期,頁1-17 | |||
61 | 1999 | 石室瘞窟─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二(上)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8卷第2期,頁1-12 | |||
62 | 1999 | 中古的宦官與佛教 | 劉淑芬 | 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 (臺北 : 稻鄉出版社) | |||
63 | 1999 | 唐代俗人的塔葬 | 劉淑芬 | 燕京學報 新第7期,頁79-106 | |||
64 | 1998 | Ethnicity and Suppression of Buddhism in 5th-Century Chang'an | Liu, Shu-fen | ||||
65 | 1998 | 林葬─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一(三)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6卷第3期,頁20-40 | |||
66 | 1998 | 林葬─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一(二)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6卷第2期,頁25-43 | |||
67 | 1998 | 林葬─中古佛教露屍葬研究之一(一)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96卷第1期,頁22-31 | |||
68 | 1997 | 經幢的形制、性質和來源──經幢研究之二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68本第3分,頁643-786 | |||
69 | 1997 | 從本願寺石刻看唐代獲鹿的地方社會 | 劉淑芬 | 勞貞一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 (臺北 : 蘭臺出版社) | |||
70 | 1996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唐代尊勝經幢的建立——經幢研究之一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67本第1分,頁145-193 | |||
71 | 1995 | Art, Ritual and Society: Buddhist Practice in Rural China during the Northern Dynasties | Liu, Shu-fen | Asia Major 8(1), 19-46 | |||
72 | 1994 | 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會救濟的個案研究 | 劉淑芬 | 新史學 第5卷第4期,頁1-50 | |||
73 | 1994 | 慈悲喜捨──中古時期佛教徒的社會福利事業 | 劉淑芬 | 北縣文化 第40期,頁17-20 | |||
74 | 1993 | 五至六世紀華北鄉村的佛教信仰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63本第3分,頁497-544 | |||
75 | 1992 | 近四十年來中共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 | 劉淑芬 | 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 | |||
76 | 1992 | 六朝的城市與社會 | 劉淑芬 | 臺北 | |||
77 | 1991 | 中古都城坊制的崩解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82卷第1期,頁31-48 | |||
78 | 1990 | 中古坊制初探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61本第2分,頁293-315 | |||
79 | 1987 | 三至六世紀浙東地區經濟的發展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58本第3分,頁485-524 | |||
80 | 1986 | 六朝南海貿易的開展 | 劉淑芬 | 食貨月刊 第15卷第9、10期,頁9-24 | |||
81 | 1985 | 清代臺灣的築城 | 劉淑芬 | 食貨月刊 第14卷第11、12期,頁40-59 | |||
82 | 1985 | 清代鳳山縣的研究 (一六八四至一八九五) | 許雪姬 ; 劉淑芬 ; 方惠芳 | 高雄文獻 20/21期,頁1-154 | |||
83 | 1985 | 清代的鳳山縣城 (1684-1895):一個縣城遷移的個案研究 | 劉淑芬 | 高雄文獻 第20、21期,頁47-63 | |||
84 | 1985 | 清代鳳山縣城的營建與遷移 | 劉淑芬 | 高雄文獻 第20、21期,頁5-46 | |||
85 | 1985 | 六朝會稽士族 | 劉淑芬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56本第2分,頁285-328 | |||
86 | 1984 | 六朝時代的建康─市廛民居與治安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68卷第4期,頁23-35 | |||
87 | 1983 | 讀「中國歷史上的城市人口」 | 劉淑芬 | 食貨月刊 第13卷第7、8期,頁19-20 | |||
88 | 1983 | 六朝建康城的興盛與衰落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67卷第4期,頁23-39 | |||
89 | 1983 | 建康與六朝歷史的發展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66卷第4期,頁36-46 | |||
90 | 1983 | 六朝建康的園宅 | 劉淑芬 | 大陸雜誌 第66卷第3期,頁37-45 | |||
91 | 1983 | 六朝建康的經濟基礎 | 劉淑芬 | 食貨月刊 第12卷第10、11期,頁8-21 | |||
92 | 1983 | 六朝建康與北魏洛陽之比較 | 劉淑芬 |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報 第2卷第1期,頁177-189 | |||
93 | 1982 | 六朝時代的建康 | 劉淑芬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00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