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4 of 64 (Search time: 0.001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10 | 白下瑣言:十九世紀的南京記事 | 李孝悌 | 都市繁華:一千五百年來的東亞城市生活史 (北京 : 中華書局) | |||
2 | 2010 | 顧起元的南京記憶 | 李孝悌 |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 第2期,頁137-154 | |||
3 | 2010 | 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1本第3分,頁651-700 | |||
4 | 2009 | 顧起元的南京記憶 | 李孝悌 | ||||
5 | 2009 | Pleasures of a Man of Letters: Wang Shizhen in Yangzhou, 1660-1665 | Li, Hsiao-t’i | Lifestyle and Entertainment in Yangzhou (Copenhagen : NIAS Press) | |||
6 | 2009 | 白下瑣言:十九世紀的南京記事 | 李孝悌 | ||||
7 | 2009 | 西安易俗社與中國近代的戲曲改良運動 | 李孝悌 |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
8 | 2008 | Trivial Words from Nanjing: A 19th century Account | Li, Hsiao-t’i | ||||
9 | 2008 | 談社會史與文化史:一些西方理論背景的介紹 | 李孝悌 | ||||
10 | 2008 | 顧起元的南京回憶 | 李孝悌 | ||||
11 | 2008 | 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 | 李孝悌 | 台北市 | |||
12 | 2008 | Building up a New Business: Encyclopaedists in Late Qing China | Li, Hsiao-t’i | ||||
13 | 2008 | Bidding Farewell to Late Ming Nanjing: Literary Accounts of Politics, Pleasure and Disruption | Li, Hsiao-t’i | Paths Toward Modernity: Conference to Mark the Centenary of Jaroslav Prusek (Prague : 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 | |||
14 | 2007 | 顧起元的南京回憶 | 李孝悌 | ||||
15 | 2007 | 簡介台灣的明清城市/文化史研究 | 李孝悌 | ||||
16 | 2007 | 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 | 李孝悌 | ||||
17 | 2007 | 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 | 李孝悌 | ||||
18 | 2007 | 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增訂版) | 李孝悌 | 上海 | |||
19 | 2006 | 西安易俗社與中國近代的戲曲改良運動 | 李孝悌 | ||||
20 | 2006 | The Great Baoen Temple: History and Myth | Li, Hsiao-t’i | ||||
21 | 2006 | 桃花扇底送南朝—斷裂的逸樂 | 李孝悌 | 新史學 第17卷第3期,頁1-59 | |||
22 | 2006 | 冒辟疆與水繪園中的遺民世界 | 李孝悌 | ||||
23 | 2005 | 中國的城市生活 | 李孝悌 | 台北市 | |||
24 | 2005 | 在城市中徬徨——鄭板橋的盛世浮生 | 李孝悌 | 中國的城市生活 (台北 : 聯經出版公司) | |||
25 | 2005 | 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課題 | 李孝悌 | 中國的城市生活 (台北 : 聯經出版公司) | |||
26 | 2005 | 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禎在揚州 (1660-1665)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6本第1分,頁81-116 | |||
27 | 2005 | 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 | 李孝悌 | 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台北 : 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 |||
28 | 2004 | 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課題 | 李孝悌 | ||||
29 | 2003 | 水繪園與冒辟疆的遺民世界 | 李孝悌 | ||||
30 | 2003 | 清末的下層社會啓蒙運動 1901-1911(修訂再版,1992年初版) | 李孝悌 | 台北市 | |||
31 | 2003 | 第四篇:近現代——新舊文化的交替 | 李孝悌 | 中國文化史(2003修訂二版) (臺北 : 三民書局) | |||
32 | 2002 | 走向世界,還是擁抱鄉野——觀看《點石齋畫報》的不同視野 | 李孝悌 | 中國學術(劉東主編),2002年第3期(總第11輯),頁287-293 | |||
33 | 2002 | 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 | 李孝悌 | 台北市 | |||
34 | 2002 | 發現故宮 | 李孝悌編撰 | 台北市 | |||
35 | 2002 | 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s-1930s) | 李孝悌 | 經濟史、都市文化與物質文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36 | 2002 | 中國近代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與啟蒙——以改良戲曲為例 | 李孝悌 | 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 (武漢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
37 | 2002 | 高中歷史(下冊) | 李孝悌 | 臺北 | |||
38 | 2002 | 簡明高中歷史 | 李孝悌 ; 張元合著 | 臺北 | |||
39 | 2002 | 袁枚與十八世紀中國傳統中的自由 | 李孝悌 | 自由主義與中國近代傳統——「中國近現代思想的演變」研討會論文集(上) (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 |||
40 | 2001 | 在城市中徬徨:鄭板橋的盛世浮生 | 李孝悌 | ||||
41 | 2001 | 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簡體中文版) | 李孝悌 | 石家莊 | |||
42 | 2001 | 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慾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2本第3分,頁543-595 | |||
43 | 2001 | 明清的社會與生活:計畫簡介 | 李孝悌 | 漢學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54-57 | |||
44 | 2001 | On the Way to a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Reformed Opera to the Revolutionary Model Opera | Li, Hsiao-t’i | ||||
45 | 2001 | Making a Name and a Culture for the Masses in Modern China | Li, Hsiao-t’i | POSITIONS-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9(1), 29-68 | |||
46 | 2000 | 中國近代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與啟蒙——以改良戲曲為例 | 李孝悌 | 「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下冊)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47 | 1999 | 評介梁其姿的《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 | 李孝悌 | 臺大歷史學報 第23期,頁471-479 | |||
48 | 1998 | 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 | 李孝悌 | 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49 | 1997 | 評介《危險的逸樂:二十世紀上海的妓女與現代性》(Gail B. Hershatter, Dangerous pleasures: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 李孝悌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5期,頁239-248 | |||
50 | 1995 | 第四篇:近現代——新舊文化的交替 | 李孝悌 | 中國文化史 (臺北 : 三民書局) | |||
51 | 1995 | 中國文化史 | 王健文; 陳弱水; 劉靜貞; 李孝悌 ; 邱仲麟 | 臺北 | |||
52 | 1993 | 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研究回顧 | 李孝悌 | 新史學 第4卷第4期,頁97-139 | |||
53 | 1993 | 民初的戲曲改良論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22期(下),頁281,283-307 | |||
54 | 1992 | 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 | 李孝悌著 | 台北市 | |||
55 | 1991 | 胡適與白話文學運動的再評估——從清末的白話文談起 | 李孝悌 | 胡適與近代中國 (臺北 : 時報文化公司) | |||
56 | 1990 | Joseph W. Esherick 著 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義和團之亂的源起》 | 李孝悌 | 新史學 第1卷第3期,頁151-160 | |||
57 | 1990 | 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9期,頁299-339 | |||
58 | 1989 | 上層文化與民間文化——兼論中國史在這方面的研究 | 李孝悌 |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第8期,頁95-104 | |||
59 | 1985 | 胡適與整理國故-兼論胡適對中國傳統的態度 | 李孝悌 | 食貨月刊 第15卷第5、6期,頁52-80 | |||
60 | 1983 | 評介賈祖麟著《中國近代的知識份子與國家》(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State in Modern China: A Narrative History, by Jerome B. Grieder)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2期,頁415-423 | |||
61 | 1982 | 評介「晏陽初傳」(晏陽初傳:為全球鄉村改造奮鬥六十年(吳相湘著)) | 李孝悌 | 食貨月刊 第12卷第4、5期,頁59-67 | |||
62 | 1982 | 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四大教育(文藝、生計、公民、衛生) | 李孝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1期,頁161-195 | |||
63 | 1982 | 「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 | 李孝悌 |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8冊:十年建國 )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64 | 1982 | 託古改制——歷代政治改革的理想 | 李孝悌 | 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鄭欽仁主編( (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