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61 筆結果,共 61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1994 | Shipping and Trade of Chinese Junks in South-East Asia, 1730-1830: A Survey | 陳國棟 | Research in Maritime History 6, 203-214 | |||
2 | 1998 | Temple Lamentation and Robe-Burning – Gestures of Social Protest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 Chen, Kuo-tung | East Asian History 15/16, 33-52 | |||
3 | 2010 | 上達天聽──乾隆八年苗栗通霄的鯨魚大擱淺事件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別冊 第32期,頁2-13 | |||
4 | 2007 | 中國經濟史研究在臺灣──針對過去三十年的片面與粗淺的觀察 | 陳國棟 | 中國史學 第17卷,頁73-81 | |||
5 | 2021 | 余英時老師——早年的回憶與永久的懷念 | 陳國棟 | 古今論衡 第37期,頁31-38 | |||
6 | 1984 | 保標考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4卷第5、6期,頁30-39 | |||
7 | 2023 | 北臺灣早期的植茶簡史──兼論淡水及其周邊的茶業發展 | 陳國棟 | 淡江史學 第35期,頁1-10 | |||
8 | 2003 | 十七世紀的荷蘭史地與荷據時期的臺灣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 第54卷第3期,頁107-138 | |||
9 | 2018 | 博物館的目的與策展 | 陳國棟 | 故宮文物月刊 第420期,頁100-113 | |||
10 | 2016 | 印度棉布與中國—以十六、七世紀為中心 | 陳國棟 | 故宮學術季刊 第34卷第1期,頁53-91 | |||
11 | 2005 | 另一種水利──清代臺灣的「海事保險借貸」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別冊 第15期,頁2-15 | |||
12 | 1992 | 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 陳國棟 |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第14期,頁80-87 | |||
13 | 1992 | 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 | 陳國棟 | 新史學 第3卷第1期,頁69-94 | |||
14 | 1982 | 回亂肅清後雲南銅礦經營失敗的原因 (1874-1911) | 陳國棟 | 史學評論 第4期,頁73-97 | |||
15 | 1999 | 「在地性歷史」、「自主性歷史」與東南亞研究 | 陳國棟 | 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 第9期,頁25-37 | |||
16 | 2007 | 地方與國家、歷史記憶與在地生活──淺談淡水學研究的可能面向 | 陳國棟 | 淡江史學 第18期,頁133-141 | |||
17 | 2005 | 好奇怪喔!清代臺灣船掛荷蘭國旗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別冊 第14期,頁2-11 | |||
18 | 2004 | 「安平壺」與「三燒酒」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別冊 第8期,頁2-9 | |||
19 | 2015 | 寂寞的皇叔:慎郡王允禧(1711-1758) | 陳國棟 | 故宮學術季刊 第33卷第1期,頁367-398 | |||
20 | 2003 | 就從安平追想起──荷據時期的台灣 | 陳國棟 | 歷史月刊 第181期,頁20-31 | |||
21 | 1980 | 從《天主實義》看利瑪竇對中國儒學之理解 | 陳國棟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3卷第11期,頁37-41 | |||
22 | 1999 | 從《蜜峰寓言》到乾隆聖諭──傳統中西經濟思想與現代的意義 | 陳國棟 | 當代 第142期,頁44-61 | |||
23 | 2006 | 從崑峷到鯤鯓─說一種臺灣近海沙汕地形稱法的由來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 第57卷第1期,頁177-192 | |||
24 | 1998 | 推動東亞區域研究之規畫:人文學科部分 | 陳國棟 | 科學發展 第26卷第11期,頁1393-1401 | |||
25 | 2022 | 是西域,也是西洋——十五世紀明朝與忽魯謨斯的接觸 | 陳國棟 | 故宮文物月刊 第468期,頁42-53 | |||
26 | 1984 | 曹荃與桑額-有關其生平的幾點小考證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4卷第1期,頁71-74 | |||
27 | 1994 | 有關陸楫「禁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學理問題──跨學門的意見 | 陳國棟 | 新史學 第5卷第2期,頁159-179 | |||
28 | 1981 | 林爽文、莊大田之役清廷籌措軍費的辦法:清代一個非常時期財政措施的個例 | 陳國棟 | 臺灣風物 第31卷第1期,頁5-16 | |||
29 | 1981 | 林爽文、莊大田之役軍費的奏銷 | 陳國棟 | 臺灣風物 第31卷第2期,頁55-65 | |||
30 | 2011 | 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為康熙皇帝照顧西洋人的內務府成員之二 | 陳國棟 | 故宮文物月刊 第344期,頁50-57 | |||
31 | 2006 | 海洋人文教育芻議 | 陳國棟 | 教育資料與研究第70期,頁99-104 | |||
32 | 2007 | 海洋文化研究的多元特色 | 陳國棟 | 海洋文化學刊 第3期,頁11-18 | |||
33 | 1983 | 淡水聚落的歷史發展 | 陳國棟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第2卷第1期,頁5-20 | |||
34 | 1983 | 清中葉民食劄記二條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3卷第3、4期,頁38-41 | |||
35 | 1994 | 清代中葉 (約1780-1860) 臺灣與大陸之間的帆船貿易──以船舶為中心的數量估計 | 陳國棟 | 臺灣史研究 第1卷第1期,頁55-96 | |||
36 | 1982 | 清代內務府包衣三旗人員的分類及其旗下組織-兼論一些有關包衣的問題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2卷第9期,頁5-23 | |||
37 | 1982 | 清代前期粵海關的利益分配(一六八四-一八四二)-粵海關監督的角色與功能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2卷第1期,頁19-33 | |||
38 | 1982 | 清代前期粵海關的稅務行政(一六八三-一八四二)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1卷第10期,頁31-53 | |||
39 | 1980 | 清代前期粵海關監督的派遣 | 陳國棟 | 史原 第10期,頁139-168 | |||
40 | 1982 | 清代前期(一六四四-一八四二)海洋貿易的形成 | 陳國棟 | 大陸雜誌 第64卷第2期,頁21-35 | |||
41 | 1977 | 潘季馴「河不分流、束水刷沙」治河理論的探討 | 陳國棟 | 史繹 第14期,頁74-96 | |||
42 | 1981 | 粵海關(一六八四-一八四二)的行政體系 | 陳國棟 | 食貨月刊 第11卷第4期,頁35-52 | |||
43 | 2006 | 臺北與海洋──現實生活與集體記憶 | 陳國棟 | 臺北文獻 第156期,頁1-20 | |||
44 | 2015 | 臺灣歷史上的牛車─從《康熙臺灣輿圖》談起 | 陳國棟 | 臺灣博物季刊 第125期,頁24-35 | |||
45 | 1981 | 英雄與姦雄:從許劭對曹操的品題論漢、魏間英、雄兩字的涵義 | 陳國棟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4卷第12期,頁56-60 | |||
46 | 1978 | 西班牙及荷蘭時代的淡水(上) | 陳國棟 | 臺灣人文 第3期,頁27-37 | |||
47 | 1978 | 西班牙及荷蘭時代的淡水(下) | 陳國棟 | 臺灣人文 第4期,頁25-33 | |||
48 | 2002 | 談熙寧十年注輦與三佛齊入貢中國事──關於地華伽羅 (Deva Kulottunga) | 陳國棟 | 南洋學報 第56期,頁17-29 | |||
49 | 1990 | 論清代中葉廣東行商經營不善的原因 | 陳國棟 | 新史學 第1卷第4期,頁1-40 | |||
50 | 2024 | 變遷的清史歷程與變遷的清史研究 | 陳國棟 | 成大歷史學報 | |||
51 | 1995 | 「軍工匠首」與清領時期臺灣的伐木問題 | 陳國棟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7卷第1期,頁123-158 | |||
52 | 2003 | 轉運與出口─荷據時期的貿易與產業 | 陳國棟 | 故宮文物月刊 第239期,頁4-25 | |||
53 | 2016 | 遣使、貿易、漂流與被擄:豐臣秀吉征韓前後華人海外網絡的構成 | 陳國棟 | 季風亞洲研究 第2期,頁1-38 | |||
54 | 2002 | 鄭和船隊下西洋的動機:蘇木、胡椒與長頸鹿 | 陳國棟 | 船史研究 第17期,頁121-134 | |||
55 | 1997 | 關於東臺灣歷史定性的一些玄想 | 陳國棟 | 東臺灣研究第2期,頁31-42 | |||
56 | 1997 | 關於發展東南亞歷史研究之淺見 | 陳國棟 | 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 第2期,頁3-8 | |||
57 | 2003 | 雪爪留痕-十八世紀的訪歐華人 | 陳國棟 | 故宮學術季刊 第21卷第2期,頁233-263 | |||
58 | 2017 | 靝馨茶商的周轉困局──乾、嘉年間廣州貿易與婺源綠茶商 | 陳國棟 | 海洋史研究 第10輯 | |||
59 | 2011 | 養心殿總監造趙昌—為康熙皇帝照顧西洋人的內務府成員之一 | 陳國棟 | 故宮文物月刊 第343期,頁44-51 | |||
60 | 2009 | 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 (1603-1607) | 陳國棟 | 臺灣文獻 第60卷第3期,頁33-62 | |||
61 | 1982 | 鴉片戰爭以前清朝政府對進出口商品的管理 | 陳國棟 | 大陸雜誌 第64卷第6期,頁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