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8 of 28 (Search time: 0.005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20 | 導論 | 劉斐玟 ; 朱瑞玲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二版)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 | 2020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增訂版) | 劉斐玟; 朱瑞玲主編 | 台北市 | |||
3 | 2020 | 再版序:學術與時代 | 劉斐玟 ; 朱瑞玲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二版)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4 | 2019 | 家庭故事的傳承:個體能動性的展現 | 劉蓉果; 朱瑞玲 | 家庭、世代與多元文化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5 | 2017 | 原鄉與永久屋:屏東大社與來義排灣族部落的離災遷移與部落韌性 | 朱瑞玲 ; 蔣斌; 周玉慧 | 跨˙文化:人類學與心理學的視野 (台北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6 | 2017 | 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 | Chiang, Bien; Chu, Ruey-Ling ; Jou, Yuh-Huey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osan Indigenous People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Taipei, Taiwan: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台北 : 南天書局) | |||
7 | 2016 | 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 | 劉蓉果; 朱瑞玲 | 中華心理學刊 第58卷第1期,頁63-87 | |||
8 | 2015 | 原鄉與永久屋:屏東大社與來義排灣族部落的離災遷移與部落韌性 | 朱瑞玲 ; 蔣斌; 周玉慧 | ||||
9 | 2015 | 台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家庭、年齡與世代效果。 | 朱瑞玲 | ||||
10 | 2015 | 台灣民眾的宗教放生行為 | 朱瑞玲 | 民間信仰的在臺發展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 : 安平開臺天后宮) | |||
11 | 2014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 | 劉斐玟; 朱瑞玲主編 | 台北市 | |||
12 | 2014 | 導論 | 劉斐玟 ; 朱瑞玲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13 | 2014 | 觀看抑是窺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同理 | 朱瑞玲 |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14 | 2014 | 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 | Chiang, B.; Chu, R. L. ; Jou, Y. H. | ||||
15 | 2014 | 風災過後:屏東大社與來義的排灣部落韌性 | 朱瑞玲 ; 蔣斌; 周玉慧 | 台灣及太平洋友邦南島民族氣候變遷調適及因應政策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南港 : 中央研究院) | |||
16 | 2013 | 風災過後:屏東大社與來義的排灣部落韌性 | 朱瑞玲 ; 蔣斌; 周玉慧 | ||||
17 | 2013 | 殊異或趨同?台灣民眾價值觀之變遷及其影響因素 | 周玉慧 ; 朱瑞玲 | 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 (台北南港 : 中央研究院) | |||
18 | 2012 | 變遷中的民眾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 | 周玉慧 ; 朱瑞玲 | 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心理、價值與宗教,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2 (台北 : 中研院社會所) | |||
19 | 2007 | 台灣社會的慈善觀念與道德感 | 朱瑞玲 ; 周玉慧 | ||||
20 | 2007 | 台灣民眾的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 | 周玉慧 ; 朱瑞玲 | ||||
21 | 2001 | 華人社會的家庭倫理與家人互動:文化及社會的變遷效果 | 朱瑞玲 ; 章英華 | ||||
22 | 1992 | 華人家庭結構與功能的變遷:丈夫、妻子、和夫妻配對樣本的比較 | 伊慶春 ; 朱瑞玲 | ||||
23 | 1991 | 臺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第一次定期調查報告 | 朱瑞玲 ; 章英華 | 國科會,101p. | |||
24 | 1990 | 臺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第一次暨第二次不定期調查報告 | 朱瑞玲 ; 章英華 | 國科會,102p. | |||
25 | 1989 | 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家庭、人口、政策與階層 | 伊慶春 ; 朱瑞玲 | 台北 | |||
26 | 1989 | 家庭結構及相關變項的分析:台北市的例子、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家庭、人口、政策與階層 | 文崇一; 章英華 ; 張苙雲; 朱瑞玲 | 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 |||
27 | 1986 | 台北市新興工商地區與老舊地區生活品質的比較 | 文崇一; 章英華 ; 朱瑞玲 ; 張苙雲 |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308p. | |||
28 | 1984 | 提高台北市舊市區生活品質之策略:以大同、建成、延平為例 | 文崇一; 章英華 ; 朱瑞玲 ; 張苙雲 |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23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