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16 筆結果,共 16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2011 | 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 | 林文凱 | 新史學 第22卷第2期,頁215-252 | |||
2 | 2007 | 地方治理與土地訴訟:清代臺灣竹塹地區金山面墾隘 | 林文凱 | 新史學 第18卷第4期 | |||
3 | 2023 | 從臺灣到滿洲:以關東都督府警政建設為中心的日本帝國統治學知移轉分析 | 林文凱 | 臺灣史研究 第30卷第1期,頁45-86 | |||
4 | 2018 | 日本治臺經驗取鑑:戰前福建官方的臺灣調查與考察活動之分析(1911-1933) | 林文凱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01期,頁117-155 | |||
5 | 2015 | 日治初期基隆土地糾紛事件的法律社會史分析(1898-1905) | 林文凱 | 成大歷史學報 第48期,頁121-156 | |||
6 | 2023 | 日治時期臺灣業佃會之成立及其運作(1908-1938):以農政官員的論述為中心 | 林文凱 | 臺灣文獻季刊 第74卷第3期,頁77-126 | |||
7 | 2021 | 晚清奉天省土地改革與日本關東州土地調查:統治理性與調查學知之比較 | 林文凱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14期,頁41-82 | |||
8 | 2018 | 晚清臺灣的財政:劉銘傳財政改革的歷史制度分析 | 林文凱 | 臺大歷史學報 第61期,頁341-392 | |||
9 | 2022 | 東亞近代學知交會與認同流動專號導言 | 林文凱 | 新史學 第33卷第1期,頁1-12 | |||
10 | 2011 | 「業憑契管」?──清代臺灣土地業主權與訴訟文化的分析 | 林文凱 | 臺灣史研究 第18卷第2期,頁1-52 | |||
11 | 2019 | 清代到日治時代臺灣統治理性的演變:以生命刑為中心的地方法律社會史考察 | 林文凱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90本第2分,頁317-365 | |||
12 | 2006 | 清代土地法律文化:研究取徑與理論進展的評析 | 林文凱 | 法制史研究 第10期,頁223-251 | |||
13 | 2007 | 清代地方訴訟空間之內與外:臺灣淡新地區漢墾莊抗租控案的歷史分析 | 林文凱 | 臺灣史研究 第14卷第1期,頁1-70 | |||
14 | 2017 | 臺灣「中央財政」體制的轉型:日治初期(1898-1905)後藤新平總督府財政改革之歷史意義 | 林文凱 |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63卷,頁1-44 | |||
15 | 2017 | 臺灣近代統治理性的形構:晚清劉銘傳與日治初期後藤新平土地改革事業的比較 | 林文凱 | 臺灣史研究 第24卷第4期,頁35-76 | |||
16 | 2018 | 貌合神離之兩岸關係: 戰爭前夕福建與臺灣的經建與農業調查之交流 (1934-1937) | 林文凱 | 臺灣史研究 第25卷第4期,頁119-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