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7 of 77 (Search time: 0.001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06 | 〈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簡評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3期,頁145-151 | |||
2 | 2006 | 《五行篇》的研究及其引用《詩經》文本述評 | 楊晉龍 | 經學研究集刊 第2期,頁159-196 | |||
3 | 2010 | 何定生教授年表初稿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5-27 | |||
4 | 2010 | 「何定生教授紀念專輯」前言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1-4 | |||
5 | 2002 | 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引用《化書》及其相關問題探究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1期,頁293-338 | |||
6 | 2008 | 「兩岸比較詩經學」前論:二十世紀五○年代後臺灣學者對〈秦風.蒹葭〉的詮釋 | 楊晉龍 | 中國詮釋學 第5輯,頁117-162 | |||
7 | 1998 | 《四庫全書》版本是非與「新四庫全書」體例擬議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8卷第4期,頁217-231 | |||
8 | 2016 | 《四庫全書總目》稱譽的考證家及其接受探論:以揚州著名學者為對象的考察 | 楊晉龍 |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第32期,頁21-41 | |||
9 | 1994 | 「四庫學」研究的反思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期,頁349-394 | |||
10 | 1990 | 子貢經學蠡測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4期,頁69-82 | |||
11 | 1991 | 孔子和《易》的關係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5期,頁1-15 | |||
12 | 2014 | 引導與典範: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4卷第3期,頁117-143 | |||
13 | 2015 | 張以仁先生與臺灣傳統學術研究:以學位論文為對象的考徵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5卷第4期,頁137-158 | |||
14 | 2000 | 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6期,頁523-586 | |||
15 | 2008 | 從「現代經濟理論」論《四庫全書總目》:經濟學及其相關概念與傳統中華文化研究 | 楊晉龍 | 故宮學術季刊 第26卷第1期,頁133-169 | |||
16 | 2010 | 「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現代詮釋 | 楊晉龍 | 止善 第9期,頁3-22 | |||
17 | 2008 | 明代學者〈秦風.蒹葭〉詮釋析論:明代詩經學史研究的進一步探討 | 楊晉龍 |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5期,頁1-46 | |||
18 | 2017 | 明代學術視野下的「十三經」論述 | 楊晉龍 | 文與哲 第29期,頁73-124 | |||
19 | 1998 | 朱熹《詩序辨說》述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期,頁295-354 | |||
20 | 2016 |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 楊晉龍 | 當代儒學研究 第21期,頁27-85 | |||
21 | 2015 | 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使用《詩經》表現探論 | 楊晉龍 | 清華中文學報 第13期,頁107-152 | |||
22 | 2004 | 汪喜孫研究概述 | 楊晉龍 | 中國哲學 第25輯,頁558-600 | |||
23 | 2004 | 汪孟慈所謂《海外墨緣》的抄本與金阮堂 | 藤塚鄰著; 川路祥代; 楊晉龍合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4期,頁125-142 | |||
24 | 2009 | 「治學方法」專欄前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8期,頁78-87 | |||
25 | 2005 | 清代揚州學術導言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1期,頁97-118 | |||
26 | 2015 | 清代臺灣南部地區詩人詩作引述《詩經》探論 | 楊晉龍 | (四川)國學 第2期,頁381-403 | |||
27 | 1993 | 王士禎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地位初探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7期,頁1-31 | |||
28 | 2018 | 王應麟著作在明代重要專著的傳播:以《四庫全書》著錄書籍為對象的探討 | 楊晉龍 | 新經學 第3輯,頁231-261 | |||
29 | 2013 | 看書何如讀書精:讀經與研究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經學 第11輯,頁201-216 | |||
30 | 1993 | 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期,頁487-526 | |||
31 | 2013 | 穆斯林學者王岱輿著作引述及應用經書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3期,頁173-216 | |||
32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9期,頁84-89 | |||
33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七)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3期,頁80-85 | |||
34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1期,頁88-93 | |||
35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1期,頁88-93 | |||
36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期,頁89-94 | |||
37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六)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2期,頁86-91 | |||
38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2期,頁88-93 | |||
39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9期,頁107-112 | |||
40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1期,頁106-111 | |||
41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0期,頁106-111 | |||
42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1期,頁107-112 | |||
43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2期,頁106-111 | |||
44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4期,頁106-111 | |||
45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6期,頁106-111 | |||
46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7期,頁107-112 | |||
47 | 2010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8期,頁107-111 | |||
48 | 2010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7期,頁88-93 | |||
49 | 2011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9期,頁87-92 | |||
50 | 2011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8期,頁76-81 | |||
51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2期,頁104-109 | |||
52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4期,頁115-120 | |||
53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3期,頁111-116 | |||
54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6期,頁86-91 | |||
55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5期,頁82-87 | |||
56 | 2010 | 經學對通俗文學的滲透:論《西遊記》的「引經據典」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 第28卷第3期,頁63-97 | |||
57 | 2014 | 臺灣光復前竹塹地區詩文應用《詩經》探論--以現存古典詩集和鸞書為對象的觀察 | 楊晉龍 | 東吳中文學報 第28期,頁271-306 | |||
58 | 2014 | 臺灣地區光復前基督徒的儒家經學傳播一斑:李春生著作中的詩經學訊息 | 楊晉龍 | 文史哲 24期,頁153-192 | |||
59 | 2004 | 臺灣學者「魏源研究」述評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43-82 | |||
60 | 2000 | 臺灣學者研究「清乾嘉揚州學派」述略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通訊 第19卷第4期,頁596-610 | |||
61 | 2018 | 臺灣學術研究中的清代「常州學」派:以學位論文為對象的探索 | 楊晉龍 | 正學 第6輯,頁98-124 | |||
62 | 2001 | 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1949-1998)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通訊 第20卷第3期,頁28-50 | |||
63 | 2016 | 《詩傳大全》與清代前期《詩經》學關聯性探論--以《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之專著為對象的考察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8期,頁97-138 | |||
64 | 2011 | 詩經學之刪詩問題述評 | 楊晉龍 | 儒學研究論叢 第4輯,頁65-83 | |||
65 | 2013 | 論《埤雅》及其在宋代《詩經》專著中的傳播 | 楊晉龍 | 中國學術年刊 第35期,頁25-62 | |||
66 | 1996 | 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期,頁105-146 | |||
67 | 2008 | 論兒童讀經的淵源及從理想層面探討兩種讀經法的功能 | 楊晉龍 | 國文學報 第8期,頁71-120 | |||
68 | 2014 | 論文摘要寫作概說(上)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9卷第10期,頁128-135 | |||
69 | 2014 | 論文摘要寫作概說(下)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9卷第11期,頁頁126-135 | |||
70 | 2010 | 論清代臺灣詩經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能性之探討 | 楊晉龍 | 中國哲學 第26輯,頁29-78 | |||
71 | 1994 | 《論語.衛靈公篇》「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探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8期,頁65-98 | |||
72 | 2018 | 錢謙益《初學集》女性碑傳文的書寫及《詩經》運用探論 | 楊晉龍 | 新亞學報 第35卷,頁105-154 | |||
73 | 2009 | 閱讀、批判與分析角度的自我省思:論多元開放的治學方法 | 楊晉龍 | 北市大語文學報 第3期,頁97-122 | |||
74 | 2011 | 陳奐《詩毛氏傳疏》引述文獻方式商榷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1卷第3期,頁117-141 | |||
75 | 2011 | 陳奐及《詩毛氏傳疏》的評論與傳播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9期,頁147-186 | |||
76 | 2018 | 饒選堂先生與臺灣的學術研究:香港在地學者對臺灣學術的影響初探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8卷第2期,頁133-148 | |||
77 | 2004 | 魏源研究與評價的反思 | 楊晉龍 |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8卷第4期,頁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