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72 of 172 (Search time: 0.001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18 | 道教的「耳鳴觀」及其「療方」述論—以《道藏》為對象的討論 | 楊晉龍 | ||||
2 | 2018 | 訓詁的「三教合一」論:「希望」概念內涵與發展述析 | 楊晉龍 | ||||
3 | 2018 | 臺灣學術研究中的清代「常州學」派:以學位論文為對象的探索 | 楊晉龍 | 正學 第6輯,頁98-124 | |||
4 | 2018 | 王應麟現存論著在清前期經學專著的傳播考徵(I):以《四庫全書.經部》收錄書籍為對象的探討 | 楊晉龍 | ||||
5 | 2018 | 王應麟著作在明代重要專著的傳播:以《四庫全書》著錄書籍為對象的探討 | 楊晉龍 | 新經學 第3輯,頁231-261 | |||
6 | 2018 | 林慶彰先生與臺灣學術研究——以學位論文為對象的探討 | 楊晉龍 | 林慶彰教授七秩華誕壽慶論文集 (臺北 : 萬卷樓) | |||
7 | 2018 | 錢謙益《初學集》女性碑傳文的書寫及《詩經》運用探論 | 楊晉龍 | 新亞學報 第35卷,頁105-154 | |||
8 | 2018 | 伏生傳《尚書》說獻疑 | 楊晉龍 | ||||
9 | 2018 | 過去與未來的對話:臺灣經學的教學與研究 | 楊晉龍 | ||||
10 | 2018 | 饒選堂先生與臺灣的學術研究:香港在地學者對臺灣學術的影響初探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8卷第2期,頁133-148 | |||
11 | 2018 | 《四庫全書總目》佛教訊息探論 | 楊晉龍 | ||||
12 | 2017 | 明代經學注釋專著中的鄭玄考論:以《四庫全書》編錄書籍為對象的考察 | 楊晉龍 | ||||
13 | 2017 | 林尹先生和臺灣學術關係探論 | 楊晉龍 | ||||
14 | 2017 | 王應麟著作在明代重要專著的傳播:以《四庫全書》著錄書籍為對象的探討 | 楊晉龍 | ||||
15 | 2017 | 惡評與實際:陳澔《禮記集說》與清代《欽定禮記義疏》關係研究 | 楊晉龍 | ||||
16 | 2017 | 焚琴煮鶴論神話—「羽衣女」故事別論 | 楊晉龍 | ||||
17 | 2017 | 不應存在的存在:《四庫全書》的錢謙益身影考論 | 楊晉龍 | ||||
18 | 2017 | 明代學術視野下的「十三經」論述 | 楊晉龍 | 文與哲 第29期,頁73-124 | |||
19 | 2016 | 伊斯蘭學者與儒家的交流:論穆斯林四大著譯家的《詩經》應用 | 楊晉龍 | ||||
20 | 2016 |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 楊晉龍 | 當代儒學研究 第21期,頁27-85 | |||
21 | 2016 | 臺灣研究生學術視域下的周鳳五教授:接受的考甄 | 楊晉龍 | ||||
22 | 2016 | 元代學術視域下的王應麟:傳播意義下的考徵 | 楊晉龍 | ||||
23 | 2016 | 臺灣學者研究魏晉南北朝經學述論 | 楊晉龍 | 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24 | 2016 | 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 | 楊晉龍 ; 劉柏宏 | 臺北 | |||
25 | 2016 | 論《毛詩正義》中的王肅經說及其在詩經學上的運用:「宋學時期」的觀察 | 楊晉龍 | 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26 | 2016 | 明清經學關聯性的一種考察--論清代官編《詩經》專著徵引明人的詮解及其他 | 楊晉龍 | ||||
27 | 2016 | 清乾嘉揚州著名學者對《四庫全書》稱譽之考證家接受探論 | 楊晉龍 | 清代揚州學派研究論文集(中國南京 : 鳳凰出版社 ) | |||
28 | 2016 | 《四庫全書總目》稱譽的考證家及其接受探論:以揚州著名學者為對象的考察 | 楊晉龍 |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第32期,頁21-41 | |||
29 | 2016 | 經學的「教」與「學」析論 | 楊晉龍 | 中華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 (新北 : 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 |||
30 | 2016 | 《詩傳大全》與清代前期《詩經》學關聯性探論--以《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之專著為對象的考察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8期,頁97-138 | |||
31 | 2016 | 論經學對宗教的涵化與宗教對經學的容受--傳播擴散視野下的考徵 | 楊晉龍 | 中華文化:儒釋道的融合 (新北 : 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 |||
32 | 2015 | 張以仁先生與臺灣傳統學術研究:以學位論文為對象的考徵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5卷第4期,頁137-158 | |||
33 | 2015 | 清代臺灣南部地區詩人詩作引述《詩經》探論 | 楊晉龍 | (四川)國學 第2期,頁381-403 | |||
34 | 2015 | 反思「共識」:陶淵明文學形象之外與〈桃花源記〉意義的重探 | 楊晉龍 | ||||
35 | 2015 | 《四庫全書總目》評論王應麟析探 | 楊晉龍 | ||||
36 | 2015 | 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使用《詩經》表現探論 | 楊晉龍 | 清華中文學報 第13期,頁107-152 | |||
37 | 2015 | 引導與典範: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 | 楊晉龍 | 王叔岷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
38 | 2015 | 貞節牌坊與單親媽媽:論明清帝制時代朝廷對單親媽媽的尊崇與照顧 | 楊晉龍 | 儒家文化與現代化 (新北市 : 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 |||
39 | 2014 | 貞節牌坊與單親媽媽:論明清帝制時代朝廷對單親媽媽的尊崇與照顧 | 楊晉龍 | ||||
40 | 2014 | 臺灣清領時期南部地區詩人詩作引述《詩經》探論 | 楊晉龍 | ||||
41 | 2014 |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 楊晉龍 | ||||
42 | 2014 | 臺灣光復前竹塹地區詩文應用《詩經》探論--以現存古典詩集和鸞書為對象的觀察 | 楊晉龍 | 東吳中文學報 第28期,頁271-306 | |||
43 | 2014 | 《四庫全書總目》評述毛晉析論 | 楊晉龍 | ||||
44 | 2014 | 孺慕回歸隱故里 洛帶鄉賢天下知:王叔岷先生著作在大陸地區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 | 楊晉龍 | ||||
45 | 2014 | 治學方法 | 楊晉龍 | 臺北 | |||
46 | 2014 | 引導與典範: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4卷第3期,頁117-143 | |||
47 | 2014 | 宋人的包公評論及其流變研究(「包公文化論文獎」第一名) | 楊晉龍 | 反腐倡廉包青天 (新北市 : 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 |||
48 | 2014 | 臺灣地區光復前基督徒的儒家經學傳播一斑:李春生著作中的詩經學訊息 | 楊晉龍 | 文史哲 24期,頁153-192 | |||
49 | 2014 | 引導與典範: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 | 楊晉龍 | ||||
50 | 2014 | 論文摘要寫作概說(下)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9卷第11期,頁頁126-135 | |||
51 | 2014 | 論文摘要寫作概說(上)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9卷第10期,頁128-135 | |||
52 | 2013 | 民國前竹塹士人詩作使用《詩經》探論 | 楊晉龍 | ||||
53 | 2013 | 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引述《詩經》表現探論 | 楊晉龍 | ||||
54 | 2013 | 穆斯林學者王岱輿著作引述及應用經書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3期,頁173-216 | |||
55 | 2013 | 看書何如讀書精:讀經與研究探論 | 楊晉龍 | 中國經學 第11輯,頁201-216 | |||
56 | 2013 | 清乾嘉揚州著名學者對《四庫總目》稱譽之考證家接受探論 | 楊晉龍 | ||||
57 | 2013 | 論《埤雅》及其在宋代《詩經》專著中的傳播 | 楊晉龍 | 中國學術年刊 第35期,頁25-62 | |||
58 | 2012 | 張以仁教授生平年表(修訂版) | 楊晉龍 | 張以仁語文學論集 (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59 | 2011 | 詩經學之刪詩問題述評 | 楊晉龍 | 儒學研究論叢 第4輯,頁65-83 | |||
60 | 2011 | 東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 楊晉龍 | ||||
61 | 2011 | 陳奐《詩毛氏傳疏》引述文獻方式商榷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1卷第3期,頁117-141 | |||
62 | 2011 | 陳奐及《詩毛氏傳疏》的評論與傳播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9期,頁147-186 | |||
63 | 2011 | 神仙佛的經學傳播:臺灣地區民國前扶鸞賦經學訊息探論 | 楊晉龍 | 第七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 | |||
64 | 2011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9期,頁87-92 | |||
65 | 2011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8期,頁76-81 | |||
66 | 2010 | 第五講標點與閱讀的分析討論(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7期,頁88-93 | |||
67 | 2010 | 「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現代詮釋 | 楊晉龍 | 止善 第9期,頁3-22 | |||
68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6期,頁86-91 | |||
69 | 2010 | 論教育、學術與文學行銷 | 楊晉龍 | 語文產業 (臺東 : 國立臺東大學) | |||
70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5期,頁82-87 | |||
71 | 2010 | 張以仁教授學術年表 | 楊晉龍 | 張以仁先生文集 (臺北 : 國家出版社) | |||
72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4期,頁115-120 | |||
73 | 2010 | 經學對通俗文學的滲透:論《西遊記》的「引經據典」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 第28卷第3期,頁63-97 | |||
74 | 2010 | 提要摘要寫作 | 楊晉龍 | 實用中文講義 (臺北 : 東大圖書公司) | |||
75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3期,頁111-116 | |||
76 | 2010 | 第四講世界視野下的研究環境概說(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2期,頁104-109 | |||
77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6卷第1期,頁107-112 | |||
78 | 2010 | 「何定生教授紀念專輯」前言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1-4 | |||
79 | 2010 | 何定生教授年表初稿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20卷第2期,頁5-27 | |||
80 | 2010 | 論清代臺灣詩經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能性之探討 | 楊晉龍 | 中國哲學 第26輯,頁29-78 | |||
81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2期,頁106-111 | |||
82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1期,頁106-111 | |||
83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0期,頁106-111 | |||
84 | 2010 | 第三講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分析(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9期,頁107-112 | |||
85 | 2010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8期,頁107-111 | |||
86 | 2009 | 閱讀、批判與分析角度的自我省思:論多元開放的治學方法 | 楊晉龍 | 北市大語文學報 第3期,頁97-122 | |||
87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7期,頁107-112 | |||
88 | 2009 | 錢謙益詩詞中的身體寫作及其自我觀述探 | 楊晉龍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學篇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89 | 2009 | 論經學和思維在臺灣教育及研究上的意義 | 楊晉龍 | 紀念瑞安林尹教授百歲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文史哲出版社) | |||
90 | 2009 | 西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 楊晉龍 | 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
91 | 2009 | 張壽林著作集 (續修四庫提要稿) | 張壽林著; 楊晉龍校訂 ; 林慶彰 ; 蔣秋華主編 ; 陳文采; 袁明嶸編輯 | 台北市 | |||
92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6期,頁106-111 | |||
93 | 2009 | 第二講師生自介及問卷意義的分析(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4期,頁106-111 | |||
94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七)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3期,頁80-85 | |||
95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六)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2期,頁86-91 | |||
96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五)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1期,頁89-94 | |||
97 | 2009 | 通經致用:論「思維與寫作」在大學中的定位 | 楊晉龍 | 2009思維與寫作在大學教育中的定位論文集 (臺東 : 國立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
98 | 2009 | 王通的研究及其詩經學觀探論 | 楊晉龍 | 隋唐五代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99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四)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2期,頁88-93 | |||
100 | 2009 | 經學與基督宗教:明清詩經學專著內的西學概念 | 楊晉龍 | 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101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三)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1期,頁88-93 | |||
102 | 2009 | 緯書與儒家經典神聖化述論 | 楊晉龍 | 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拓新--經學的流衍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 |||
103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二)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11期,頁88-93 | |||
104 | 2009 | 第一講基本理念的說明(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9期,頁84-89 | |||
105 | 2009 | 「治學方法」專欄前言 | 楊晉龍 | 國文天地 第24卷第8期,頁78-87 | |||
106 | 2008 | 從「現代經濟理論」論《四庫全書總目》:經濟學及其相關概念與傳統中華文化研究 | 楊晉龍 | 故宮學術季刊 第26卷第1期,頁133-169 | |||
107 | 2008 | 明代學者〈秦風.蒹葭〉詮釋析論:明代詩經學史研究的進一步探討 | 楊晉龍 |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5期,頁1-46 | |||
108 | 2008 | 論曾子傳述孔子思想的信實問題 | 楊晉龍 | 吳宏一教授六秩晉五壽慶暨榮休論文集 (臺北 : 里仁書局) | |||
109 | 2008 | 論兒童讀經的淵源及從理想層面探討兩種讀經法的功能 | 楊晉龍 | 國文學報 第8期,頁71-120 | |||
110 | 2008 | 「兩岸比較詩經學」前論:二十世紀五○年代後臺灣學者對〈秦風.蒹葭〉的詮釋 | 楊晉龍 | 中國詮釋學 第5輯,頁117-162 | |||
111 | 2007 | 「《詩經》的形成與流傳」研究初探 | 楊晉龍 | 經典的形成、流傳與詮釋(一)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12 | 2007 | 明代詩經學論著運用佛典的研究 | 楊晉龍 | 臺灣學術新視野:經學之部 (臺北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
113 | 2006 | 開闢引導與典律:論屈萬里與臺灣詩經學研究環境的生成 | 楊晉龍 | 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
114 | 2006 | 《五行篇》的研究及其引用《詩經》文本述評 | 楊晉龍 | 經學研究集刊 第2期,頁159-196 | |||
115 | 2006 | 兒童讀經法效益研究:朗讀與聽讀的初步分析 | 楊晉龍 | 中華文化經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合輯 (臺北 : 人間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
116 | 2006 | 陸佃與蔡卞《詩經》相關解說比較研究 | 楊晉龍 | 宋代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17 | 2006 | 〈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簡評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6卷第3期,頁145-151 | |||
118 | 2005 | 臺灣學者「魏源研究」述評 | 楊晉龍 | 清代湘學研究 (長沙 : 湖南大學出版社) | |||
119 | 2005 | 攷證與經世:汪喜孫研究初探 | 楊晉龍 | 清代揚州學術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20 | 2005 | 清代揚州學術 | 楊晉龍 | 台北市 | |||
121 | 2005 | 清代揚州學術導言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5卷第1期,頁97-118 | |||
122 | 2004 | 汪孟慈所謂《海外墨緣》的抄本與金阮堂 | 藤塚鄰著; 川路祥代; 楊晉龍合譯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4期,頁125-142 | |||
123 | 2004 | 摘要寫作析論 | 楊晉龍 | 實用中文寫作學 (臺北 : 里仁書局) | |||
124 | 2004 | 明人何楷《詩經》詮解中的個人情感與大眾教化 | 楊晉龍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25 | 2004 | 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 鍾彩鈞 ; 楊晉龍 | 台北市 | |||
126 | 2004 | 「曹瑾研究」的分析與評論 | 楊晉龍 | 鳳山知縣曹謹事蹟集:二○○三年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文津出版社) | |||
127 | 2004 | 汪喜孫研究概述 | 楊晉龍 | 中國哲學 第25輯,頁558-600 | |||
128 | 2004 | 魏源研究與評價的反思 | 楊晉龍 |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8卷第4期,頁54-56 | |||
129 | 2004 | 中山學說與學術研究的主體性:以《三民主義》為例的試探 | 楊晉龍 | 中山思想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專刊 (嘉義 : 吳鳳技術學院) | |||
130 | 2004 | 臺灣學者「魏源研究」述評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14卷第1期,頁43-82 | |||
131 | 2003 | 明清詩經學著作中的《文昌化書》 | 楊晉龍 |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 | |||
132 | 2003 | 導言:汪喜孫著作述論 | 楊晉龍 | 汪喜孫著作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33 | 2003 | 汪喜孫著作集(上中下) | 汪喜孫著; 楊晉龍主編 | 台北市 | |||
134 | 2003 | 詩經學研究概述 | 楊晉龍 | 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35 | 2003 | 臺灣《詩經》研究的反思:淵源與議題的研析 | 楊晉龍 | 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南 :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 |||
136 | 2002 | 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引用《化書》及其相關問題探究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21期,頁293-338 | |||
137 | 2002 | 《文昌化書》內《詩經》資料研究 | 楊晉龍 | 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 |||
138 | 2002 | 汪喜孫的生平與著作編刊相關問題述論 | 楊晉龍 | 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 |||
139 | 2001 | 從《詩經傳說彙纂》到《詩義折中》---清代兩部官訂《詩經》注本詮釋形式之比較 | 楊晉龍 | 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
140 | 2001 | 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1949-1998)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通訊 第20卷第3期,頁28-50 | |||
141 | 2001 | 《經傳釋詞》內《詩經》條目析論 | 楊晉龍 | 清代揚州學術研究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42 | 2001 | 劉壽曾集 | 劉壽曾著; 林子雄點校; 楊晉龍校訂 ; 邱秀春校對 | 台北市 | |||
143 | 2000 | 陳奐研究論集 | 林慶彰 ; 楊晉龍主編 ; 陳淑誼編輯 | 台北市 | |||
144 | 2000 | 臺灣學者研究「清乾嘉揚州學派」述略 | 楊晉龍 | 漢學研究通訊 第19卷第4期,頁596-610 | |||
145 | 2000 | 《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關係再探---試析元代《詩經》學之延續 | 楊晉龍 |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籌備處) | |||
146 | 2000 | 導言:元代經學史的奠基與新猷 | 楊晉龍 |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
147 | 2000 | 「四庫學」研究方法芻議---研究時的幾個問題 | 楊晉龍 | 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
148 | 2000 |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楊晉龍 | 台北市 | |||
149 | 2000 | 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 | 楊晉龍 | 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 學苑出版社) | |||
150 | 2000 | 慎獨齋本《山堂考索》之刊校及與「四庫本」之比較 | 楊晉龍 | 第九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
151 | 2000 | 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6期,頁523-586 | |||
152 | 1999 | 論《詩問略》之作者與內容 | 楊晉龍 |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
153 | 1999 | 點校補正經義考 (一至八冊) | 朱彝尊原著; 林慶彰 ; 蔣秋華 ; 楊晉龍 ; 張廣慶編審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54 | 1999 | 錢謙益的史學和性格述論 | 楊晉龍 | 周虎林先生六秩榮慶論文集 (高雄 : 高雄復文出版社) | |||
155 | 1999 | 《毛詩蒙引》攷辨 | 楊晉龍 | 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56 | 1998 | 《四庫全書》版本是非與「新四庫全書」體例擬議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8卷第4期,頁217-231 | |||
157 | 1998 | 《孟子》在司馬翎武俠小說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 楊晉龍 | 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58 | 1998 | 《四庫全書》訂正析論:原因與批判的探求 | 楊晉龍 | 兩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臺灣學生書局) | |||
159 | 1998 | 《四庫全書總目.詩演義提要》問題探究 | 楊晉龍 | 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 : 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 |||
160 | 1998 | 《四庫全書》處理《經義考》引錄錢謙益諸說相關問題考述 | 楊晉龍 | 第七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
161 | 1998 | 朱熹《詩序辨說》述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2期,頁295-354 | |||
162 | 1997 | 明代詩經學研究 | 楊晉龍 |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94頁 | |||
163 | 1996 | 《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 | 楊晉龍 | 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
164 | 1996 | 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8期,頁105-146 | |||
165 | 1994 | 《論語.衛靈公篇》「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探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8期,頁65-98 | |||
166 | 1994 | 「四庫學」研究的反思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4期,頁349-394 | |||
167 | 1993 | 王士禎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地位初探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7期,頁1-31 | |||
168 | 1993 | 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 | 楊晉龍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3期,頁487-526 | |||
169 | 1992 | 淺論《學究新談》的教育思想 | 楊晉龍 | 第四屆所友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高雄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 |||
170 | 1991 | 孔子和《易》的關係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5期,頁1-15 | |||
171 | 1990 | 子貢經學蠡測 | 楊晉龍 | 中國文學研究 第4期,頁69-82 | |||
172 | 1989 | 錢謙益史學研究 | 楊晉龍 |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 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486頁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