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38 of 138 (Search time: 0.006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23 | 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資料庫的建置與應用 | 李宗信; 廖泫銘 ; 許世融 | ||||
2 | 2023 | 明錢穀《紀行圖冊》、張復《水程圖》之大運河現地研究與GIS呈現(之四) | 簡錦松; 廖泫銘 ; 王勇; 張淑君; 唐宸; 嚴程; 謝定紘 | 数字人文研究 3(3), 78-128 | |||
3 | 2023 | 明錢穀《紀行圖冊》、張復《水程圖》之大運河現地研究與GIS呈現(之三) | 簡錦松; 廖泫銘 ; 王勇; 張淑君; 唐宸; 嚴程; 謝定紘 | 数字人文研究 3(3), 59-128 | |||
4 | 2023 | 我怎麼作〈唐長安城數位新圖〉與GIS互動平台 | 簡錦松; 廖泫銘 ; 謝定紘; 簡嘉; 呂希真 | 東華漢學 第38期,頁85-150 | |||
5 | 2023 | Image classification for historical documents: a study on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 Jhe-An Chen; Jen-Chien Hou; Richard Tzong-Han Tsai; Hsiung-Ming Liao ; Shih-Pei Chen; Ming-Ching Chang |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39(1), 61-73 | |||
6 | 2023 | 明錢穀《紀行圖冊》、張復《水程圖》之大運河現地研究與GIS呈現(之二) | 簡錦松; 廖泫銘 ; 王勇; 張淑君; 唐宸; 嚴程; 謝定紘 | 数字人文研究 3(2), 50-115 | |||
7 | 2023 | 明錢穀《紀行圖冊》、張復《水程圖》之大運河現地研究與GIS呈現(之一) | 簡錦松; 廖泫銘 ; 王勇; 張淑君; 唐宸; 嚴程; 謝定紘 | 数字人文研究 3(1), 50-60 | |||
8 | 2023 | Detecting Textual and Visual Copying of Sources in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and Beyond | Jeffrey R. Tharsen; Shih-Pei Chen; Calvin Yeh; Jhe-An Chen; Jen-Chien Hou; Hsiung-Ming Liao ; Richard Tzong-Han Tsai | ||||
9 | 2022 |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for topographic map analysis over time: a study of bridge segmentation | Cheng-Shih Wong; Hsiung-Ming Liao ; Richard Tzong-Han Tsai; Ming-Ching Chang | SCIENTIFIC REPORTS 12, 18997 | |||
10 | 2022 | Image Classification Tool for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 Jhe-An Chen; Jen-Chien Hou; Richard Tzong-Han Tsai; Hsiung-Ming Liao ; Shih-Pei Chen | ||||
11 | 2022 | Automatic matching method of historical event text with its corresponding thematic maps develop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hiJi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 Jung-Yi Tsai; Pi-Ling Pai; Hsiung-Ming Liao ; You-Jun Chen; Richard Tzong-Han Tsai; I-Chun Fan | ||||
12 | 2022 | 運用高解析數值地形模型資料與空間史料重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舊社遺址及古道路網之研究 | 郭俊麟; 廖泫銘 ; 張嘉榮 | ||||
13 | 2022 |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研究資料管理於區域研究—以秀姑巒溪流域研究為例 | 廖泫銘 | 秀姑巒溪流域的族群、產業與地方社會 (臺北 : 南天書局) | |||
14 | 2022 | 「客發中心空間資訊平臺及重要客家文化成果建置計畫」成果報告書 | 廖泫銘 ; 邱彥貴; 洪瑩發 |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
15 | 2021 | 開放資料與資料生命週期-論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社區人文記錄與發展之實踐 | 彭逸帆; 廖泫銘 | ||||
16 | 2021 |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iJi | Jung-Yi Tsai; Pi-Ling Pai; Hsiung-Ming Liao ; You-Jun Chen; Richard Tzong-Han Tsai; I-Chun Fan | ||||
17 | 2021 |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阿桑來戛部落與馬西桑部落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 林圭偵 ; 鄭玠甫; 廖泫銘 ; 陳郁茹 | 花蓮縣文化局委, 261 p. | |||
18 | 2020 | 基於群眾外包概念之歷史地名定位機制與實踐 | 彭逸帆; 廖泫銘 | ||||
19 | 2020 | 廣惠歷史地圖數位典藏執行概況 | 廖泫銘 ; 許哲明 | ||||
20 | 2020 | 空間視野與地方知識:臺灣宗教與時空分析的回顧與展望 | 洪瑩發; 范毅軍; 張智傑; 廖泫銘 | 華人宗教研究 第16期,頁99-136 | |||
21 | 2020 |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研究資料管理於區域研究 | 廖泫銘 ; 張智傑 | ||||
22 | 2020 |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部落與喀西帕南調查研究暨GIS故事地圖建置計畫成果報告書 | 林圭偵 ; 鄭玠甫; 廖泫銘 ; 陳郁茹 | 花蓮縣文化局, 278 p. | |||
23 | 2019 | 鳥瞰式台灣地圖之繪製技巧探討 | 高慶珍; 廖泫銘 | ||||
24 | 2019 | 臺灣歷史地圖與航照影像於判釋沙丘型海岸地形特徵之應用與限制 | 沈淑敏; 王千瑜; 廖泫銘 | ||||
25 | 2019 | 語意地名服務網與應用初探 | 賴政宏; 郭巧玲 ; 廖泫銘 | ||||
26 | 2019 | Feature Extraction in Parallel with Georeferencing for the Dig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Maps | Tyng-Ruey Chuang; Chiao-Ling Kuo ; Jheng-Hong Lai; Hsiung-Ming Liao ; Huang-Sin Syu | ||||
27 | 2019 | 韓國鄉校:打開韓國古典現地研究的鎖鑰 | 簡錦松; 廖泫銘 |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第37 、38期,頁51-94 | |||
28 | 2018 | Construction of the REACHES climate database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China | Wang, Pao K. ; Kuan-Hui Elaine Lin; Yi-Chun Liao; Hsiung-Ming Liao ; Yu-Shiuan Lin; Ching-Tzu Hsu; Shih-Ming Hsu; Chih-Wei Wan; Shih-Yu Lee ; I-Chun Fan ; Te-Tian Ting | SCIENTIFIC DATA 5, 180288 | |||
29 | 2018 | 時空資訊處理的協同方法與系統 | 莊庭瑞 ; 李承錱; 許煌鑫; 黃韋菁; 廖泫銘 | ||||
30 | 2018 | 航照整合查詢系統之規劃與建置 | 彭逸帆; 廖泫銘 | ||||
31 | 2018 | 台湾地図史の視座に見る火災保険特殊地図の位置づけと価値 | 廖泫銘 | 戦前期台湾火災保険特殊地図集成:別冊解題 (東京 : 柏書房) | |||
32 | 2017 | 臺灣堡圖測繪基準及古今時空對位研究 | 廖泫銘 ; 莊昀叡 | ||||
33 | 2017 | 我國與美國早期合作製圖事蹟之探討 | 許哲明; 廖泫銘 | 地圖 :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 第27期,頁59-77 | |||
34 | 2017 |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Old Taijiang Inner Sea:Re-observ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 Chung-Hsin Li; Yan-Wen Gu; Zheng-Hong Lai; Hsiung-Ming Liao | ||||
35 | 2017 | 網路地圖磚服務之建置與改善 | 彭逸帆; 廖泫銘 | ||||
36 | 2017 | 基於模糊類神經網路的多條件歷史交通查詢系統 | 林子旋; 歐晉佑; 陳奕中; 范毅軍 ; 廖泫銘 | ||||
37 | 2016 | 從地圖數位典藏到空間人文研究平台建置—談民國歷史GIS內容與技術發展 | 廖泫銘 | ||||
38 | 2016 | 數值地形模型的實體化與加值應用-3D列印技術 | 劉濠雄; 張智傑; 廖泫銘 ; 王振宇 | ||||
39 | 2016 | 基於事件地圖技術之數位內容加值應用 | 彭逸帆; 白璧玲; 廖泫銘 | ||||
40 | 2016 | 地理資訊系統與技術應用於審計工作 | 廖泫銘 | 政府審計季刊, 第36卷第2期P.3~11 | |||
41 | 2015 | Develop Direct Geo-referencing System Based on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 Hao-Syong Liu; Hsiung-Ming Liao | ||||
42 | 2015 | Spatial Information in local society’s cultural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 Jr-Jie Jang; Hsiung-Ming Liao ; I-Chun Fan | ||||
43 | 2015 | Old Traces, New Links: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 Baotu in OpenStreetMap | Jheng-Peng Huang; Hao-Syong Liu; Hsiung-Ming Liao ; Tyng-Ruey Chuang | ||||
44 | 2015 | 三維時空資訊整合平台之研究與應用 | 彭逸帆; 白璧玲; 廖泫銘 | ||||
45 | 2015 | 多源歷史空照之時空映射展示研究-以臺灣為例 | 江正雄; 彭逸帆; 廖泫銘 | ||||
46 | 2015 | 應用多期圖資探討臺灣二十世紀以來西北海岸地形與土地覆蓋變遷 | 王千瑜; 沈淑敏; 廖泫銘 | ||||
47 | 2015 | 臺灣小溪流河口段近百年來的河道與土地覆蓋變遷 | 沈淑敏; 王千瑜; 廖泫銘 | ||||
48 | 2015 | 全景式航攝歷史空照之空間時序整合再現 | 江正雄; 彭逸帆; 廖泫銘 ; 范毅軍 | ||||
49 | 2014 | 漢籍全文資料之地名標誌與時空座標建置技術探討 | 嚴漢偉; 白璧玲; 廖泫銘 ; 林誠謙; 范毅軍 | ||||
50 | 2014 | 建構和運用都市原住民生活發展基礎資料庫103年度成果報告書 | 林季平 ; 蔡博文; 李明政; 廖泫銘 ; 劉彩秀 | 中央研究院 & 原住民族委員會 | |||
51 | 2014 | 運用新舊地籍圖於台灣古城空間結構復原研究之探討 | 廖泫銘 ; 廖德宗 | ||||
52 | 2014 | 統計博覽繪-統計地理資訊系統 | 李玉亭; 廖泫銘 | ||||
53 | 2014 | 利用開放街圖建立歷史地圖重繪版-以台江內海地區為例 | 廖泫銘 ; 莊廷瑞; 黃正鵬; 劉濠雄 | ||||
54 | 2014 | 開放式時空資料展示系統回顧與開發 | 陳青; 廖泫銘 ; 顏守韓 | ||||
55 | 2014 | 應用空間資訊技術與時空資訊平台編繪歷史地圖簡介 | 范毅軍 ; 白璧玲; 廖泫銘 | ||||
56 | 2014 | 唐代詩人行吟地圖建構:李白、杜甫、韓愈 | 羅鳳珠; 白璧玲; 廖泫銘 ; 范毅軍 ; 鄭錦全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第40卷第1期,頁4-28 | |||
57 | 2013 | Using event-based spatio-temporal model for visualizing Zheng He's Expeditions | Fan, I-Chun ; Chan, Ta-Chien ; Liao, Hsiung-Ming ; Pai, Pi-Ling | ||||
58 | 2013 | 開放地理資料政策討論與整備 | 廖泫銘 ; 鄧東波; 莊庭瑞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 第87期,頁2-10 | |||
59 | 2013 | 基於開放GIS標準及開源軟體建立線上地圖校正與整合服務平台 | 廖泫銘 ; 胡崇偉; 彭逸帆; 劉濠雄 | ||||
60 | 2013 | 基於雲端儲存架構之線上時空資料展示系統 | 陳青; 廖泫銘 | ||||
61 | 2013 | 以索引圖套疊方式鏈結網際網路地圖圖磚服務與詮釋資料之研究 | 顏守韓; 廖泫銘 | ||||
62 | 2013 | 用地理資訊數位典藏成果之鄉土教育教材研發:以「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及「臺灣地名查詢系統」整合應用為例 | 廖泫銘 | ||||
63 | 2012 | 當代經社指標及歷史人口統計地理資訊系統 | 廖泫銘 ; 鄧志松; 李玉亭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84期,頁44-59 | |||
64 | 2012 | 老舊航跡圖集於WebGIS圖磚分析整合再現 | 江正雄; 彭逸帆; 廖泫銘 ; 范毅軍 | ||||
65 | 2012 | 歷史與空間-臺灣媽祖廟分佈 | 洪瑩發; 張耘書; 張智傑; 張珣 ; 范毅軍 ; 廖泫銘 | ||||
66 | 2012 | 水利署典藏日治時期圖資之評介與運用 | 顧雅文 ; 廖泫銘 | ||||
67 | 2012 | 運用GIS結合Geospatial PDF技術來進行防災地圖編制 | 江孟璁; 廖泫銘 | ||||
68 | 2012 | 水利署典藏日治時期圖資之評介與運用 | 顧雅文 ; 廖泫銘 | ||||
69 | 2012 | 歷史與空間-臺灣媽祖廟分佈探討 | 洪瑩發; 張耘書; 張智傑; 張珣 ; 范毅軍 ; 廖泫銘 | ||||
70 | 2012 | 2012年台南香科遶境路關圖GPS全記錄 | 張智傑; 洪瑩發; 廖泫銘 ; 范毅軍 | ||||
71 | 2012 | 農田水利會歷史圖資數位典藏與空間查詢系統之建置 | 張齡方; 廖泫銘 ; 范毅軍 | ||||
72 | 2012 | 歷史航照資料庫查詢系統與資料庫建置 | 張若頡; 楊素容; 廖泫銘 | ||||
73 | 2012 | 多源期歷史圖資於環境變遷-以臺灣陳有蘭溪集水區 | 莊永忠; 廖泫銘 ; 范毅軍 | ||||
74 | 2012 | 多源期歷史圖資於環境變遷-以臺灣陳有蘭溪集水區為例 | 莊永忠; 廖泫銘 ; 范毅軍 | ||||
75 | 2012 | 基於RIA技術快速建立客製化WebGIS系統介面之研究 | 陳青; 廖泫銘 | ||||
76 | 2012 | 利用開放街道圖技術建立歷史地理資訊協作平台 | 廖泫銘 ; 鄧東波; 劉濠雄 | ||||
77 | 2012 | 利用Google Earth建立感測網應用平台 | 楊素容; 廖泫銘 ; 陳文雄; 陳錫東 | ||||
78 | 2011 | 多源多期歷史圖資於環境變遷分析之應用─以臺灣陳有蘭溪集水區為例 | 莊永忠; 廖泫銘 ; 范毅軍 | 2011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台北 :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79 | 2011 | 運用環景影像及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技術進行文化資產數位保存與再現 | 廖泫銘 ; 劉濠雄; 陳青; 江孟璁; 楊素容; 張智傑 | 2011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論文集 (台灣台北 :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 | |||
80 | 2011 | 多源多期歷史圖資於環境變遷分析之應用-以台灣陳有蘭溪集水區為例 | 莊永忠; 廖泫銘 ; 范毅軍 | 2011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台灣台北 :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81 | 2011 | 馬鳴山鎮安宮的信仰空間:以空間分析出發的探索 | 洪瑩發; 張智傑; 廖泫銘 ; 范毅軍 | ||||
82 | 2011 | 運用三維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空載傾斜攝影影像 | 廖泫銘 ; 饒見有; 任念志; 楊素容 | ||||
83 | 2011 | GIS與BIM之整合應用 | 許文國; 張智傑; 白璧玲; 廖泫銘 | ||||
84 | 2011 | 使用開放源碼GIS軟體建立地籍圖查詢套繪系統 | 劉濠雄; 顏守韓; 廖泫銘 | ||||
85 | 2011 | 上時空資料互動展示-以郁永河遊台路線為例 | 陳青; 廖泫銘 ; 李玉亭 | ||||
86 | 2011 | 三維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多尺度DTM及多平台遙測製圖技術-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例 | 江孟璁; 莊永忠; 廖泫銘 ; 李錦昌 | ||||
87 | 2011 | 多源多期歷史圖資於環境變遷分析之應用-以台灣陳有蘭溪集水區為例 | 莊永忠; 廖泫銘 ; 范毅軍 | ||||
88 | 2011 | GIS技術運用於寺廟信仰空間研究探索─以馬鳴山鎮安宮為例 | 洪瑩發; 張智傑; 廖泫銘 ; 范毅軍 | ||||
89 | 2011 | GIS技術運用於寺廟信仰空間研究探索-以馬鳴山鎮安宮為例 | 洪瑩發; 張智傑; 廖泫銘 ; 范毅軍 | ||||
90 | 2011 | 《裨海記遊》歷史考證與3D GIS整合應用 | 王祿驊; 李玉亭; 范毅軍 ; 廖泫銘 ; 白璧玲 | ||||
91 | 2011 | 圖資共享平台架構於歷史航照空間標記以臺灣為例 | 江正雄; 彭逸帆; 廖泫銘 ; 范毅軍 | ||||
92 | 2011 | 空載傾斜攝影影像自動套合於Google Earth之研究 | 楊素容; 廖泫銘 | ||||
93 | 2011 | 臺灣航照影像數位典藏成果與應用 | 廖泫銘 ; 江正雄; 范毅軍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78期,頁57-72 | |||
94 | 2011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庫建置及應用 | 蘇文榮; 廖泫銘 ; 范毅軍 ; 王成機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78期,頁45-56 | |||
95 | 2011 | 用環景影像及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技術進行文化資產數位保存與再現 | 廖泫銘 ; 劉濠雄; 陳青; 江孟璁; 楊素容; 張智傑 | ||||
96 | 2011 | GIS and Digital Archiving: Past and Future | FAN, I-Chun ; LIAO, Hsiung-Ming ; CHANG, Ling-Fang | ||||
97 | 2010 | 從空中到地面:談街景影像於地理資訊展示與整合應用趨勢 | 廖泫銘 ; 楊素容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 第76期,頁17-29 | |||
98 | 2010 | 日據時代日語普及率之地理加權迴歸分析 | 張齡方; 范毅軍 ; 葉高華; 廖泫銘 | 2010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台北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99 | 2010 | 日據時代日語普及率之地理加權迴歸分析 | 張齡方; 范毅軍 ; 葉高華; 廖泫銘 | ||||
100 | 2010 | 運用OGC GLS標準建立地理資訊系統屬性資料供應與連結服務架構 | 廖宜真; 廖泫銘 ; 張齡方 | ||||
101 | 2010 | 宜蘭農田水利會歷史圖資數位典藏與空間查詢系統之建置 | 張齡方; 范毅軍 ; 廖泫銘 ; 林農堯 | ||||
102 | 2010 | 農田水利會歷史圖資數位典藏及空間系統雛形之建置及推廣 | 廖泫銘 ; 張齡方 | ||||
103 | 2010 | 社會指標資料庫系統:規劃架構與雛形 | 范毅軍 ; 張齡方; 廖宜真; 廖泫銘 | ||||
104 | 2009 | 農田水利會歷史圖資空間資料查詢系統-宜蘭水利會為例 | 張齡方; 范毅軍 ; 廖泫銘 ; 林農堯 | ||||
105 | 2009 | 宜蘭水利會歷史圖資數位典藏與地理資訊系統之建立 | 張齡方; 范毅軍 ; 廖泫銘 ; 林農堯 | ||||
106 | 2009 | 台灣早期航空照片海外徵集與數位典藏概況 | 周稟珊;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07 | 2009 | 蘇軾文史地理資訊系統之整合應用架構 | 白璧玲; 陳欣瑜; 廖泫銘 ; 羅鳳珠 | ||||
108 | 2009 | 宜蘭水利會歷史圖資數位典藏與地理資訊系統之建立 | 張齡方; 范毅軍 ; 廖泫銘 ; 林農堯 | ||||
109 | 2009 | 地圖影像發佈及應用軟體之建立 | 林士哲; 劉濠雄; 廖泫銘 | ||||
110 | 2009 | 輕量型架構應用於網路地圖服務之研究 | 彭逸帆; 廖泫銘 ; 何瑁鎧 | ||||
111 | 2009 | 運用歷史地圖建置WebGIS整合平台之於研究推展—以殷周青銅器地理資訊系統為例 | 白璧玲; 林農堯; 李玉亭; 廖泫銘 ; 陳昭容 | ||||
112 | 2009 | 地理資訊開放服務的規範與應用軟體架構 | 廖泫銘 ; 林農堯; 廖宜真 | 國土資訊系統通訊 第71期,頁53~64 | |||
113 | 2009 | 地形、建物3D模型相關建立技術與虛實交互應用 | 許文國; 廖泫銘 ; 白璧玲 | 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個案集 (台北市 :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 | |||
114 | 2009 | 大圖影像線上展示技術與應用 | 林士哲; 范成楝; 廖泫銘 | ||||
115 | 2009 | Building up the Web GIS with Map Tiles Cache Tool | Lin, Shih-Che; Liao, Hsiung-Ming | ||||
116 | 2009 | 地形、建物3D模型相關建立技術與虛實交互應用 | 許文國; 廖泫銘 | ||||
117 | 2009 | 歷史人口統計與地圖的關鍵性交會 | 葉高華; 廖泫銘 | 台灣人文地理資訊系統的案例與研究 (花蓮市 : 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系) | |||
118 | 2009 | 多尺度歷史航照於地景變遷分析之應用-以臺灣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爲例 | 莊永忠; 江正雄;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19 | 2009 | 地名缺字呈現與檢索之研究 | 林農堯; 廖泫銘 | ||||
120 | 2008 | 台灣地區多尺度歷史航照空間標記以1973-1976為例 | 江正雄; 王祿驊;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1 | 2008 | 應用開放式GIS標準於臺灣歷史航照空間標記流程建構 | 江正雄;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2 | 2008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Gazetteer Information System: The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of Authority Control, Gazetteer and GIS | Hung, I-Mei; Li, Yu-Ji; Pai, Pi-Ling; Liao, Hsiung-Ming | Archiving 2008 (USA : 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123 | 2008 |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網路上之各種異質空間資料建置–以整合醫療照護、健康及社會福利之資料為例 | 邱淑怡; 林農堯; 賴子銘; 李玉亭;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4 | 2008 | 歷史地理資訊系統建立與發展 | 范毅軍 ; 廖泫銘 | 地理資訊系統季刊 第2卷第1期,頁23-30 | |||
125 | 2006 | RP快速成型技術於地理資訊展現之應用 | 莊永忠; 張智傑;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6 | 2006 | The Digital Map Archives and Digital Earth Application |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7 | 2006 | 行動式地理資訊系統於調查方法上之應用 | 張智傑; 范毅軍 ; 廖泫銘 | ||||
128 | 2006 | 以數位地球為概念建構之圖資整合架構與應用 | 彭逸帆;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29 | 2006 | RP快速原型技術於國家數位典藏成果之應用-以地理資訊為例 | 莊永忠; 張智傑;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30 | 2006 | 台灣地區地名資料庫建置及應用 | 蘇文榮; 廖泫銘 ; 范毅軍 ; 吳月亮 | ||||
131 | 2006 | 深耕空間資訊發展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以地方志應用為例 | 江正雄; 范毅軍 ; 廖泫銘 ; 范成楝 | ||||
132 | 2006 | 行動式地理資訊系統於田野調查、資料分析與展現之應用:以語言調查為例 | 張智傑; 范毅軍 ; 廖泫銘 ; 白璧玲; 蘇文榮; 鄭錦全 | ||||
133 | 2005 | The Historical GIS of China and Taiwan in Progress | Fan, I-Chun ; Liao, Hsiung-Ming | ||||
134 | 2005 | 開放式GIS標準於數位典藏整合之應用與前瞻 | 賴昆祺;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35 | 2005 | 臺灣地區地名普查工作及地名資料庫建置現況與展望 | 范毅軍 ; 廖泫銘 | ||||
136 | 2005 | 以功能為導向之分散式WebGIS架構 | 彭逸帆;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37 | 2004 | 利用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建立數位典藏時空資訊整合環境 | 廖泫銘 ; 范毅軍 | ||||
138 | 2002 | 2001-2002年高雄縣登革疫情流行病學分析 | 溫在弘; 吳宗樹; 江正雄; 范毅軍 ; 嚴漢偉; 廖泫銘 ; 金傳春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