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8 of 78 (Search time: 0.001 seconds).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
1 | 2022 | 亞太研究論壇第71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2 | 2022 | 清康熙年間的日本調查活動──以兩件清宮舊藏長崎相關圖繪為線索 | 劉序楓 | 故宮學術季刊 第39卷4期,頁123-171 | |||
3 | 2021 | 清代台灣沿海的外國船難事件─以對琉球、日本、朝鮮難民的處理事例為中心 | 劉序楓 | ||||
4 | 2021 | 亞太研究論壇第70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5 | 2021 | 再論清代東亞海域的海難民遣返網絡──以19世紀初的兩件海難事例為中心 | 劉序楓 | 國家航海 第27輯(2021年02期),頁100-117 | |||
6 | 2021 | 守屋壽コレクション「琉球国図」と清朝宮廷旧蔵の「海洋清晏図」について | 劉序楓 | 京・江戸・長崎 ─ 近世・海の旅と憧れのまち (廣島 : 廣島縣立歷史博物館) | |||
7 | 2021 | 海洋史研究的新風 | 劉序楓 | 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布琮任著,臺北:時報文化),頁15-20 | |||
8 | 2021 | 亞太研究論壇第69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9 | 2020 | 亞太研究論壇第68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10 | 2020 | 18세기 전기의 조선과 류큐-조선인의 류큐 표류 기록을 중심으로(Korea and Ryukyu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Centering on the records of Ryukyu drifting by the Koreans) | 劉序楓 | 대가야시대 한일 해양교류와 현대적 재현(Oceanic exchanges between Japan and Korea in the Daegaya Era and modern reappearance) (Seoul : Seonin Publishing Co.) | |||
11 | 2020 | 亞太研究論壇第67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12 | 2019 | 亞太研究論壇第66期 | 劉序楓主編 | 亞太研究論壇 | |||
13 | 2018 | 天涯遍歷是神仙──清代日本人的江南見聞錄─〈清國漂流圖〉 | 劉序楓 | 共相與殊相:東亞文化意象的轉接與異變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14 | 2018 | 近世日本における「華僑」社会の形成と変遷 | 劉序楓 | 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文化交流─黄檗宗を中心に (台北市 : 臺大出版中心) | |||
15 | 2018 | 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文化交流―黄檗宗を中心に | 徐興慶; 劉序楓 | 台北市 | |||
16 | 2018 | 由華商泰益號文書來看近代長崎華僑的祭祀活動 | 劉序楓 | 百年道學研究精華集成 第二輯,神仙信仰 (上海 :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 |||
17 | 2018 | 琉球船的漂流事件 | 劉序楓 | 琉球沖繩的光與影—海域亞洲的視野 (台北 : 五南出版) | |||
18 | 2018 | 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 (海洋史叢書2) | 劉序楓 | 台北 | |||
19 | 2017 | 「鎖国」体制下における日中交流―漂流・漂着船を通して | 劉序楓 | 鎖国と開国:近世日本の内と外 (台北 : 臺大出版中心) | |||
20 | 2017 | 鎖国と開国:近世日本の内と外 | 辻本雅史; 劉序楓 | 台北 | |||
21 | 2015 | 清代中期輸日商品的市場、流通與訊息傳遞:以商品的「商標」與「廣告」為線索 | 劉序楓 | 轉接與跨界──東亞文化意象之傳佈 (臺北 : 允晨文化) | |||
22 | 2015 | 嘉慶七年(1802)琉球貢船的臺灣遭難事件──以琉球使者楊文鳳的見聞記錄為中心 | 劉序楓 | 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 (臺北 :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 | |||
23 | 2015 | 萬國津梁──東亞視域中的琉球 第14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朱德蘭 ; 劉序楓 ; 廖肇亨 | 台北 | |||
24 | 2015 | 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第十四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 | 朱德蘭 ; 劉序楓 ; 廖肇亨主編 | 臺北市 | |||
25 | 2013 | 清代的中日貿易與唐通事 | 劉序楓 | 跨越海洋的交換: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 |||
26 | 2013 | 清代における日本人の江南見聞―薩摩船の漂流記錄『清國漂流圖』を中心として | 劉序楓 | 川勝守‧賢亮博士古稀紀念:東方學論集 (東京 : 汲古書院) | |||
27 | 2013 | Shipwreck Salvage and Survivors’ Repatriation Networks of the East Asian Rim in Qing Dynasty | Liu, Shiuh-Feng | Offshore Asia: Maritime Interactions in Eastern Asia Before Steamships (Singapore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
28 | 2013 | 近世長崎貿易における唐通事と唐船主 | 劉序楓 | 長崎‧東西文化交涉史の舞台 (下卷) (東京 : 勉誠出版) | |||
29 | 2013 | 清代琉球民間船漂着一覽 | 渡邊美季; 劉序楓 ; 赤嶺守 | 中国と琉球,人の移動を探る:明清時代を中心としたデータの構築と研究 (東京 : 彩流社) | |||
30 | 2013 | 18-19世紀朝鮮人的意外之旅:以漂流到臺灣的見聞記錄為中心 | 劉序楓 | 石堂論叢(韓國:東亞大學校石堂學術研究院) 55輯,頁65-102 | |||
31 | 2012 | 中國現存的漂海記錄及其特徵 | 劉序楓 | 島嶼文化(韓國:國立木浦大學校島嶼文化研究院) 40輯,頁41-68 | |||
32 | 2012 | 德川「鎖國」體制下的中日貿易:以長崎「唐館」為中心的考察(1689-1868) | 劉序楓 | 港口城市與貿易網絡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 |||
33 | 2012 | 港口城市與貿易網絡 (海洋史叢書1) | 朱德蘭 ; 劉序楓 | 台北市 | |||
34 | 2012 | 近代華南傳統社會中「公司」形態再考:由海上貿易到地方社會 | 劉序楓 | 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 (台北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
35 | 2011 | 近世日本文人の異國趣味─蘭學者森島中良を中心に | 劉序楓 | 日本の伝統と現代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
36 | 2011 | 漂流與歸鄉之路 | 劉序楓 | 台灣學通訊, 52期,頁10-11 | |||
37 | 2010 | 清代前期的朝鮮與琉球─以朝鮮人的琉球漂流紀錄為中心 | 劉序楓 | 第十二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香港 : 北京圖書出版社) | |||
38 | 2010 | 由《華夷變態》看清初東亞海域的海上交通情況──以船隻的往來和人員的移動為中心(1674-1728) | 劉序楓 | 海洋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輯,頁32-56 | |||
39 | 2010 | 禁海與開海:傳統中國海洋發展政策的推移 | 劉序楓 | 海洋新風潮 (高雄 :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 | |||
40 | 2010 | 淸代中國의外國人漂流民의救助와送還에대하여─朝鮮人과日本人의사례를중심으로─(The Rescue and Repatriation of Foreign Drifters by Qing China :Focusing on Cases Involving Koreans and Japanese) | 劉序楓 | 東北亞歷史論叢(首爾:東北亞歷史財團) 第28號,頁131-168 | |||
41 | 2009 | 近世東亞海域的偽裝漂流事件:以道光年間朝鮮高閑祿的漂流中國事例為中心 | 劉序楓 | 韓國學論集(漢陽大學校韓國學研究所) 第45輯,頁103-154 | |||
42 | 2008 | 清末的東亞變局與中日琉關係─以漂流民的遣返問題為中心 | 劉序楓 | 第十一回 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沖繩 : 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 | |||
43 | 2008 | 漂流、漂流記、海難 | 劉序楓 | 海域アジア史研究入門 (東京 : 岩波書店) | |||
44 | 2007 | 清代琉球船的海外漂流─以漂到東南亞的事例為中心 | 劉序楓 | 第十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台北 :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 | |||
45 | 2007 | 近世の中日貿易と文化交流 | 劉序楓 | 言語・文化・社會(學習院大學外國語教育研究センター), 第5號,頁189-191 | |||
46 | 2006 | 近世日本的「鎖國」與漂流民 | 劉序楓 | 近現代日本社會的蛻變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
47 | 2006 | 鹿港郊商許志湖家與大陸的貿易文書(1895-1897) | 林玉茹 ; 劉序楓編著 | 台北 | |||
48 | 2006 | 許志湖家貿易文書導讀 | 劉序楓 | 鹿港郊商許志湖家與大陸的貿易文書(1895-1897)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 |||
49 | 2006 | 清代檔案與環東亞海域的海難事件研究─兼論海難民遣返網絡的形成 | 劉序楓 | 故宮學術季刊 第23卷第2期,頁91-126 | |||
50 | 2005 | 清代環中國海域的海難事件研究─以嘉慶年間漂到琉球、呂宋的朝鮮難民返國事例為中心 | 劉序楓 | 第九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
51 | 2005 | 清政府對出洋船隻的管理政策(1644-1842) | 劉序楓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9輯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
52 | 2005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 | 劉序楓 | 台北市 | |||
53 | 2005 | 近世中國と日本間における漂流、漂着事件について | 劉序楓 | 東アジア海域における交流の諸相 ─海賊・漂流・密貿易― (福岡 : 九州大學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人文科學)) | |||
54 | 2004 | 清代檔案中的海難史料目錄─涉外篇 | 劉序楓 | 台北 | |||
55 | 2004 | 『漂海錄』の世界―1802年に琉球・呂宋に漂着した朝鮮人の歸國事例を中心に | 劉序楓 | 8-17世紀の東アジア地域における人・物・情報の交流—海域と港市の形成、民族・地域間の相互認識を中心に(上)(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 頁77-90 | |||
56 | 2002 | 近代日本華僑社會的形成─以開港前後(1850-60年代)的長崎為中心 | 劉序楓 | 東北亞僑社網絡與近代中國 (台北 : 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 |||
57 | 2002 | 清代環中國海域的海難事件研究─以清日兩國間對外國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為中心 1644-1861 | 劉序楓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8輯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 |||
58 | 2001 | 試論清朝對日本海難難民的救助與遣返制度之形成 | 劉序楓 | 中日關係史論考 (北京 : 中華書局) | |||
59 | 2001 | 清代中國對外國遭風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鮮、琉球、日本難民為例 | 劉序楓 | 第八回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沖繩 : 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 | |||
60 | 2000 | 開拓中國海洋發展史研究的新領域─「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述評 | 劉序楓 | 漢學研究通訊, 第19卷3期(總75期),頁408-415 | |||
61 | 2000 | 清代檔案收錄外國關係海難史料目錄 | 劉序楓 | 前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海域交流成立條件に關する研究(天理大學海域交流史研究會), 頁117-178 | |||
62 | 1999 | 明末清初的中日貿易與日本華僑社會 | 劉序楓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11卷第3期,頁435-473 | |||
63 | 1999 | 試論清代中日貿易的交易方式與貿易本質 | 劉序楓 | 近代中國經濟史研討會1999論文集 (香港 : 新亞研究所) | |||
64 | 1999 | 近世環中國海的海難資料集成:以中國、 日本、朝鮮、琉球為中心 | 劉序楓 ; 湯熙勇; 松浦章編 |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23冊,4750p. | |||
65 | 1999 | 明末清初日本華僑社會的形成 | 劉序楓 | 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長春 :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 |||
66 | 1999 | 論清代的中日貿易與貿易結帳方式 | 劉序楓 | 淡江史學 第10期,頁185-202 | |||
67 | 1999 | 財稅與貿易:日本「鎖國」期間中日商品交易之展開 | 劉序楓 | 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68 | 1999 | 清康熙~乾隆年間洋銅的進口與流通問題 | 劉序楓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7輯 (臺北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 |||
69 | 1997 | 享保年間の唐船貿易と日本銅 | 劉序楓 | 鎖國と國際關係 (東京 : 吉川弘文館) | |||
70 | 1996 | 近世日清貿易とその決濟 | 劉序楓 | MUSEUM KYUSHU 14卷1號(通卷51號),頁28-38 | |||
71 | 1993 | 十七‧八世紀の中國と東アジア—清朝の海外貿易政策を中心に— | 劉序楓 | シリーズ アジアから考える 第2卷 地域システム (東京 : 東京大學出版會) | |||
72 | 1993 | 清代的乍浦港與中日貿易 | 劉序楓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5輯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 |||
73 | 1992 | 從清朝對日本海難難民的遣返來看清代中日關係 1644-1861 | 劉序楓 | 何石金昌洙教授華甲記念史學論叢 (漢城 : 汎友社) | |||
74 | 1990 | 長崎における華僑の祭祀文書について—泰益號文書を中心に— | 劉序楓 | 長崎華商泰益號關係書簡目錄(長崎華僑研究會年報) 第6輯,頁17-24 | |||
75 | 1989 | 清代前期の海外貿易政策と長崎貿易 | 劉序楓 | 近代日本華僑‧華人研究 (長崎 : 近代日本華僑學術研究會) | |||
76 | 1988 | 清代前期の福建商人と長崎貿易 | 劉序楓 | 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 第16號,頁133-161 | |||
77 | 1986 | 清日貿易の洋銅商について—乾隆~咸豐期の官商‧民商を中心に— | 劉序楓 | 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 第15號,頁107-152 | |||
78 | - | 從「韃靼」到「大清」─十七、八世紀日本幕府對清朝認識的建構 | 劉序楓 | 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