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到 93 筆結果,共 93 筆。
公開日期 | 題名 | 作者 | 關聯 | scopus | WOS | 全文 | |
---|---|---|---|---|---|---|---|
1 | 2024 | 殷商時期的色彩——以拉曼光譜分析商代出土器物的顏料遺痕 | 劉致慧; 柯維盈; 林百尉; 丁瑞茂;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四十二期,頁47-82 | |||
2 | 2023 | 甲骨文有好幾種顏色?用拉曼光譜分析來告訴你! | 林百尉; 柯維盈; 劉致慧; 陳光宇; 黃銘崇 | 「泛科學」網站 | |||
3 | 2023 | 鮮于中山國之「前世今生」(下)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4 | 2023 | 鮮于中山國之「前世今生」(上)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5 | 2022 | 漢越之間(一)——從長沙王吳芮談起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6 | 2022 | 妲己:一個脈絡式的歷史重建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7 | 2022 | Cinnabar use in Anyang of bronze age China: Study with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nd X-ray fluorescence | Jhih-Huei Liu; Yuling He; Weiying Ke; Ming-chorng Hwang ; Kuang Yu Chen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43, 103460 | |||
8 | 2021 | 殷墟出土甲骨、文物、棺土的拉曼光譜分析 | 陳光宇; 劉致慧; 何毓靈; 柯維盈;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37期,頁73-89 | |||
9 | 2021 | Y染色體與上古史研究:以單倍群N為例 | 黃銘崇 | ||||
10 | 2021 |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of Shang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 Jhih-Huei Liu; Weiying Ke; Ming-chorng Hwang ; Kuang Yu Chen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7, 102910 | |||
11 | 2021 | 最早的「天可汗」-季歷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12 | 2020 | 殷曆月首諸說平議 | 歐伯昇; 柯維盈; 張宇衛; 謝育平; 徐晟耀;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35期,頁79-94 | |||
13 | 2020 | 見證車戰時代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14 | 2020 | 甲骨刻辭填色的拉曼光譜分析 | 陳光宇; 劉致慧; 柯維盈; 林百尉; 黃銘崇 |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輯)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15 | 2019 | 甲骨刻辭填色的拉曼光譜分析 | 陳光宇; 劉致慧; 柯維盈; 林百尉; 黃銘崇 | ||||
16 | 2019 | 二里頭文化群的概念及其運用 | 黃銘崇 | ||||
17 | 2019 | 甲骨刻辭之填色及其意義──以YH127坑為例 | 柯維盈; 林百尉; 劉致慧; 黃銘崇 ; 陳光宇 | ||||
18 | 2019 | 甲骨卜辭可能年代分布的運算以及圖表視覺化呈現──以基方缶戰爭事件為例 | 徐晟耀; 張宇衛; 柯維盈; 黃銘崇 ; 項潔; 謝育平 | ||||
19 | 2019 | 觀看東周世界的一扇窗:東周實相——河南出土東周文物展 | 黃銘崇 | 典藏 第321期,頁84-93 | |||
20 | 2019 | 貨出去,錢進來,莒國發大財?——新「勿忘在莒」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21 | 2019 | Genes, Language Families, and Writing Systems: Rethink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Writing | Ming-Chorng Hwang | Dialogue of Four Pristine Writing Systems (New Brunswick : Confucius Institute of Rutgers University) | |||
22 | 2018 | 商王武丁的「藍寶堅尼」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23 | 2018 | 商王的馬廄與車庫——西北崗M1136-1137及其相關問題 | 黃銘崇 | ||||
24 | 2018 | 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不洗熱水,洗不乾淨!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25 | 2018 | 從基於親屬的政府到官僚的政府—殷周變革的一個重要面向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9本第2分,頁 279-338 | |||
26 | 2017 | 人文學者適合擔任台灣大學校長嗎?—— 一個人文學的觀點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27 | 2017 | 商人服象——事實與想像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28 | 2017 | 東亞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結構體系的再思考——生態環境、物質文化和語系的版塊及其變動 | 黃銘崇 | ||||
29 | 2017 | 「社會網絡」概念在貞人研究的應用──以第二期貞卜人物為例 | 柯維盈; 陳善文; 張宇衛; 項潔; 黃銘崇 | ||||
30 | 2017 | 越人哀歌——重寫一個「魯蛇」歷史的可能性(下)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31 | 2017 | 越人哀歌——重寫一個「魯蛇」歷史的可能性(上)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32 | 2016 | 湖北地區西周時期之「生態-文化」背景與其脈絡 | 黃銘崇 | ||||
33 | 2016 | 商周貴族親屬稱謂制度的比較研究 | 黃銘崇 |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六輯)—羅格斯商代與中國上古文明國際會議論文專輯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34 | 2016 | 導言——古代文明的形成-內容、結構與前景 | 黃銘崇 |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35 | 2016 |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 黃銘崇 | 台北市 | |||
36 | 2016 | 「殷周革命」新論——邁向「人文的」國家 | 黃銘崇 |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臺北 : 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37 | 2016 | 來自草原的禮物(二)-畜牧者新識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38 | 2016 | 從基於親屬的國家到官僚的國家——殷周變革的一個面向 | 黃銘崇 | ||||
39 | 2015 | 殷墟末期的青銅器──從分器的角度探討 | 黃銘崇 | ||||
40 | 2015 | 來自草原的禮物(一)——東亞早期鑄銅技術的出現與形成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41 | 2015 | Rethink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 Gene, Ethnic Groups and Writing Systems | Ming-Chorng Hwang | ||||
42 | 2015 | 也談所謂「勺形器」以及早期鄂爾多斯文化群人們的「武裝化」與「移動化」問題 |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27期,頁77-100 | |||
43 | 2015 | 回眸318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44 | 2014 | 邁向重器時代——鑄銅技術的輸入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5本第4分,頁575-678 | |||
45 | 2014 | 「巨量資料」概念下的史料收集與歷史書寫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46 | 2014 | 解構炎黃神話 | 黃銘崇 | 「歷史學柑仔店」網站 | |||
47 | 2013 | 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下篇)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4本第1分,頁1-82 | |||
48 | 2013 | 從邯鄲遺址的分佈看殷墟時期對於華北發展的關鍵性 | 黃銘崇 | ||||
49 | 2013 | Chapter 18: Archaeology of Shanxi during the Yinxu Period | Hwang, Ming-Chorng ; Li, Yung-Ti | A Companion to Chinese Archaeology(Wiley Blackwell Companions to Anthropology Ser)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 |||
50 | 2012 | 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上篇)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83本第4分,頁607-670 | |||
51 | 2012 | 晚商的族氏與族氏政治--一個跨學科的考察 | 黃銘崇 | ||||
52 | 2012 | 「饕餮紋」的再思考:一個方法的省思 | 黃銘崇 |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32期,頁1-102 | |||
53 | 2012 | 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圖錄)(展品內容撰寫者) | 黃銘崇 | 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
54 | 2012 | 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導覽手冊) | 黃銘崇 | 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臺北:雙瑩文創) | |||
55 | 2011 | 商周貴族親屬稱謂制度的比較研究 | 黃銘崇 | ||||
56 | 2011 | 晚商時代的安陽與山西──地理空間的初步分析與假設 | 黃銘崇 | ||||
57 | 2011 | 晚商政體形態的研究—空間模型的考察 | 黃銘崇 | 新史學 第22卷第3期,頁161-207 | |||
58 | 2010 | 晚商文化的分布及其意義──以山東地區為例 | 黃銘崇 | ||||
59 | 2009 | 傳世文獻中的神話個體描述與遠古器物上的神話圖像——一個方法學的省思 | 黃銘崇 | ||||
60 | 2009 | 史語所購藏甲骨集 | 鐘柏生; 陳昭容 ; 袁國華; 黃銘崇 ; 李宗焜 ; 李昌菁; 柯維盈; 夏嘉萱; 楊永寶; 林玉雲; 廖彩惠; 王瑜楨; 李鎧廷 | 台北市 | |||
61 | 2009 | 史語所藏安陽殷墟出土精品圖錄 | 李永迪編 ; 內田純子 ; 李永迪; 黃銘崇 ; 陳光祖 ; 陳昭容撰寫 | 臺北 | |||
62 | 2009 | 殷墟出土器物選粹 | 李永迪主編 ; 陳昭容 ; 陳光祖 ; 內田純子 ; 黃銘崇 | 台北市 | |||
63 | 2008 | 從商代的「C形馬銜」與「尖錐策飾」看商代的騎兵問題 | 黃銘崇 | ||||
64 | 2007 | 商人日干為生稱以及同干不婚的意義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8本第4分,頁705-754 | |||
65 | 2007 | 商代的鑾及其相關問題 |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17期,頁3-40 | |||
66 | 2007 | 商人祭祀用的親屬稱謂及其意義 | 黃銘崇 | 古文字與古代史 第一輯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67 | 2006 | 商人祭祀用的親屬稱謂及其意義 | 黃銘崇 | ||||
68 | 2006 | 畜牧民與農耕民之間--「清澗─石樓文化」與商文明 | 黃銘崇 | ||||
69 | 2006 |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 | 鍾柏生; 陳昭容 ; 黃銘崇 ; 袁國華 | 台北市 | |||
70 | 2005 | 甲骨文、金文所見以十日命名者的繼統「區別字」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6本第4分,頁625-709 | |||
71 | 2005 | 03.知識饗宴系列01電子書 | 曾志朗 ; 賴明詔; 李尚仁 ; 鄭泰安; 郭新; 劉紹臣; 林曜松; 邵廣昭; 李國偉; 謝英俊; 黃銘崇 ; 單德興 | 台北市 | |||
72 | 2005 | On the Ten Heavenly Stems and the Kinship Structure of the Shang Elite | Hwang, Ming-Chorng | ||||
73 | 2005 | 青銅與甲骨──中國古代文明巡禮 | 黃銘崇 | 知識的饗宴 1,頁220-249 | |||
74 | 2005 | 先秦宇宙觀中的「龜使者」 | 黃銘崇 | 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 (臺北 : 麥田出版社) | |||
75 | 2004 | Content Division, NDAP, Taiwan | Hwang, Ming-Chorng | ||||
76 | 2004 | 殷周金文中的親屬稱謂「姑」及其相關問題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5本第1分,頁1-98 | |||
77 | 2003 | 弓末器及其相關問題 | 黃銘崇 | 故宮學術季刊 第20卷第4期,頁45-131 | |||
78 | 2002 | 先秦宇宙觀中的龜使者 | 黃銘崇 | ||||
79 | 2001 | 殷代與東周之「弄器」及其意義 |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6期,頁66-88 | |||
80 | 2001 | 論殷周金文中以「辟」為丈夫歿稱的用法 | 黃銘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72本第2分,頁393-441 | |||
81 | 2001 | 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字書寫系統 | 黃銘崇 | 文明曙光——美索不達米亞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圖錄 (臺北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82 | 2000 | 山彪鎮一號墓的歷史座標 | 黃銘崇 | 古今論衡 第5期,頁2-16 | |||
83 | 2000 | 金文資料庫的藍圖與金文資料在計算機中的表達 | 黃銘崇 | ||||
84 | 1999 | 傅斯年圖書館藏銅器全形拓 | 陳昭容 ; 黃銘崇 ; 袁國華 | 古今論衡 第3期,頁157-170 | |||
85 | 1998 | 明堂與中國上古之宇宙觀 | 黃銘崇 | 城市與設計學報(陽明山文化大學)第4期,頁133-195 | |||
86 | 1998 | 中國建築史之父梁思成院士與史語所 | 黃銘崇 | 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87 | 1998 | 來自碧落與黃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精選錄 | 杜正勝主編 ; 黃銘崇 ; 林玉雲; 張子鈴; 許雅惠編輯 | 台北市 | |||
88 | 1996 | 古史即「神話」——以《大荒經》及《堯典》為中心的再檢討 | 黃銘崇 | 新史學 第7卷第3期,頁175-194 | |||
89 | 1996 | Ming-tang: Cosmology, Political Order and Monuments in Early China | Hwang, Ming-Chorng | Harvard University, PhD.東亞語言與文明系, 901 p. | |||
90 | 1993 | 《老子筆記一則》 | 黃銘崇 | 大陸雜誌 第87卷第1期,頁33-41 | |||
91 | 1991 | 八旗組織與北京內城的社區結構初探 | 黃銘崇 | 建築師(北京)第41期,頁93-104 | |||
92 | 1986 | A Study of Urban Form in 18th-century Beijing | Hwang, Ming-Chorng | MIT, Master's Arch. thesis | |||
93 | - | 模矩式大學電子教科書 | 黃銘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