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15 | 國家與群眾:北京市城區基層街道體制的建設,1949-1962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88,頁1-53 | |||
2004 | 圍剿與反圍剿:論反羅明路線鬥爭的源起,1931-1933 | 陳耀煌 | 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與變遷 (臺北;香港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學院) | |||
2012 | 在共產中國發現歷史:毛澤東時代中共農村革命史之西方研究述評 | 陳耀煌 | 新史學 第23卷第4期,頁207-245 | |||
2012 | 在共產中國發現歷史:西方毛澤東時代中共農村革命 | 陳耀煌 | ||||
2000 | 地方菁英與中共農民運動關係之研究──以湘鄂西蘇區早期發展為例 | 陳耀煌 | 政大史粹 期2,頁99-125 | |||
1999 | 對中共鄂豫皖蘇區發展若干特點之考察(1927-1932) | 陳耀煌 | 政大史粹 期1,頁81-102 | |||
2010 | 從中央到地方:三十年來西方中共農村革命史研究述評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期68,頁143-180 | |||
2011 | 慘勝與慘敗的戰爭:國共內戰 | 陳耀煌 | 百年風華, 頁96-97 | |||
2004 | 抗戰前中共在閩南地區發展之研究 | 陳耀煌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期21,頁67-97 | |||
2006 | 抗戰前冀南地區的硝鹽問題──兼評Ralph Thaxton, Salt of the Earth一書 | 陳耀煌 | 東亞視角下的近代中國 (臺北 : 政大歷史系) | |||
2000 | 政治、史學與史家──從「漢學的陰影」一文來看1950-1980年間美國中國共產革命史研究的轉變 | 陳耀煌 | 政大史粹 期4,頁109-145 | |||
2003 | 日本中國史研究會論近代中國的轉變──以足立啟二《專制國家史論》一書為中心的探討 | 陳耀煌 | 新史學 卷14期3,頁123-146 | |||
2023 | 明治到昭和初年日本農村副業的發展與組織──以茨城縣為中心的探討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20期,頁41-91 | |||
2010 | 李懷印兩本中共農村史研究的商榷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70期,頁223-229 | |||
2021 | 石川禎浩著,袁廣泉譯,《「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113期,頁131-137 | |||
1998 | 粵東農民運動發展與中國共產黨之關係(一九二二至一九二六) | 陳耀煌 | 近代中國 期126,頁28-51 | |||
2012 | 統合與分化:河北地區的共產革命,1921-1949 | 陳耀煌 | 台北市 | |||
2011 | 統籌與自給之間:中共陜甘寧邊區的財經政策與金融、貿易體系 | 陳耀煌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72期,頁137-192 | |||
2004 | 臺灣地區館藏大陸期刊明清史研究彙編(1949-1993) | 陳耀煌 ; 唐立宗; 林丁國 | 臺北 : 政治大學歷史系 | |||
2003 | 菁英與群眾──北伐前後閩西地區的國共合作與農民暴動 | 陳耀煌 | 新史學 卷14期1,頁97-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