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Relation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12 | 1940年代的興南客運:日治後期到戰後初期的轉折 | 謝國興 | 臺南文獻 創刊號,頁55-80 | |||
2008 | 1949年前後來台的上海商人 | 謝國興 | 臺灣史研究 第15卷第1期,頁131-172 | |||
2012 | 2010年臺灣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 謝國興 ; 謝明如 | 臺灣史研究 第19卷第2期,頁209~257 | |||
2015 | The Diary OF George Leslie Mackay, 1871-1901 馬偕日記 | 偕叡理編著; 謝國興發行人 | 臺北市 : 中研院臺史所、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真理大學教會宣教史料暨人文科技整合發展研究中心 | |||
2003 | 中國往何處去:1930年前後臺灣的左右論辯 | 謝國興 | 近代史研究 第134期,頁44-76 | |||
1991 |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 | 謝國興 | 臺北 | |||
2015 | 乙未之役隨軍見聞 | 謝國興 ; 呂理政 | 台北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
2001 | 九二一震災口述訪問紀錄 | 陳儀深 ; 呂芳上; 陳慈玉 ; 謝國興 ; 余安邦; 黃蘭翔; 沈懷玉訪問; 林東璟; 朱怡婷; 簡佳慧; 王景玲; 蔡欣怡; 潘彥蓉; 蔡順柔; 吳鳳蓮; 陳紹菡紀錄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2023 | 九龍江生計圈:16-17 世紀臺灣早期移民的主要原鄉 | 謝國興 | 臺灣史研究 第30卷第4期,頁1-62 | |||
2018 | 二層行溪下游的廟會陣頭-庄頭陣的社會文化意義 | 謝國興 | 臺灣寺廟文資保存與社會貢獻 (臺北 : 里仁出局) | |||
1994 | 企業發展與台灣經驗:台南幫的個案研究 | 謝國興 | 臺北 | |||
1994 | 企業發展與臺灣經驗─臺南幫的個案研究 | 謝國興著 | 台北市 | |||
2010 | 南瀛地區廟會的繞境模式─兼論祭祀圈、信仰圈與交陪境 | 謝國興 |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 Ⅱ (台南 : 台南縣政府(另收入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編,《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 |||
2018 | 南關線的拍面宋江陣初探 | 謝國興 | 臺南文獻 14輯,120-145 | |||
2005 | 台南幫─ある台灣土著企業グループの興隆 | 謝國興 | 東京 | |||
1999 | 台南幫:一個台灣本土企業集團的興起 | 謝國興 | 臺北 | |||
2012 | 台灣田都元帥信仰與宋江陣儀式傳統 | 謝國興 | 民俗曲藝 第175期,頁1-42 | |||
1992 | 吳修齊先生訪問紀錄 | 謝國興訪問 ; 蔡淑瑄; 陳南之紀錄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2017 | 哪吒與太子爺信仰文化研究 | 謝國興 | 臺南 | |||
2010 | 在社會主義改造的盡頭折返─定息問題及其餘波 | 謝國興 | 改革與改造-冷戰初期兩岸的糧食、土地與工商業變革 (台北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